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了?美国政府遭遇债务危机?
2018-01-18 10:16 作者:简小编
来源:易简财经
描述
听说,资本市场有个传说,一旦遇到中国对美国不高兴了,不定会放出大公国际。这不,就在昨天,大公国际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了。 1、 大公下调美国评级 中新社1月16日报道,中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听说,资本市场有个传说,一旦遇到中国对美国不高兴了,不定会放出大公国际。这不,就在昨天,大公国际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了。

1、大公下调美国评级

中新社1月16日报道,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报告,决定将美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由A-下调到BBB+,评级展望负面。

时隔5年,美国的评级又被下调了。

而这位评级的大大,大公国际,是一家中国本土评级机构,1994年经央行和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拥有中国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

报告一出来,包括英国路透社、《金融时报》、美国彭博社、香港《南华早报》等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迅速报道,比如彭博社和南早写的,《一家中国的评级机构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到跟哥伦比亚一样》、《美国的政府债务危机比俄罗斯更大吗?一家中国的评级机构认为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主权信用评级是什么?国际社会为什么如此在意?

2、主权信用评级是什么?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

意思就是,有人跟你借钱,你得衡量一下,他还不还的起,能不能按时还,然后你就会得出一些判断,比如说可以借、得借少点、不能借等等,而一个国家政府要借钱也一样,得评估风险有多大,能不能按时还钱,这些专业的分析,就是由评级机构来完成的。

目前能做国家信用评级的三大国际机构,就是标普、惠誉、穆迪。这三大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评级标准。

近些年,中国本土也有一些评级机构崛起,比如上述大公国际,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内的评级机构,大多用的都是标普的评级标准。

这套标准,分为投资级别和投机级别,从AAA到D,一共有10个序列。

早在2011年,标普就曾以“政治气候不良”和“财政不可持续”为由,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这就意味着,标普认为美国政府的履约能力有所下降,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七年后,美国再次陷入同样的质疑中。

这次,大公国际又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到了BBB+,这意味着,大公认为,对美国投资(主要是国债)的风险性提高,而评级展望为负面,也代表不看好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

3、为何调低美国评级?

大公国际给出了5大理由。

首先,是美国政治体制缺陷形成的政治生态使政府难以有效执政,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偏离正确轨道。国民经济呈现高度债务化。

第二,违背价值规律的畸形信用生态导致中央政府偿债能力异化。

大公指,信用生态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信用供给部门,它不创造价值,其盈利来自于对实体生产部门创造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分配规律应该是,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息支出等于信用供给部门盈利。

然而,在美国,2007年这部分盈利只占全部的67.7%,2016年只有57.2%。

这代表,美国信用供给部门已完全背离规律,成为通过资金产品和交易结构设计,不断延伸债权债务交易链条,形成资金价格差异和盈利的债务经济部门。这种脱离社会再生产体系的,资本自我循环的价值虚拟增值模式,是美国债务泡沫的发动机。

报告还指,这种畸形信用生态,使美国中央政府偿债能力异化。研究表明,财政收入是政府的根本性偿债来源。

但是,从2006年-2016年,财政收入只增长了31.1%,而债务却增长了124.7%,在比例相差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还连续11次突破债务上限,美国政府早已没有内生偿债能力,以国家名义背书,靠借新还旧和不断增加债务规模,形成虚拟偿债能力。

第三,大规模减税,直接减少中央政府偿债来源,削弱偿债基础。

大公表示,“不触及病元的减税政策不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提振,预计2018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速仅为2.3%,伴随加息引发的利率走高逐步抵消减税政策的短暂效应,2019年经济将迅速回落至2.1% ”。由此,大公总结,经济日渐式微以及财税收入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使政府财政收入持续承压。

第四,用增加债务收入弥补财政缺口势必加剧中央政府信用风险。

此外,2017年政府可变现资产对总债务的覆盖率仅7.3%,完全无法实现对债务的有效清偿,政府仍不得不高度依赖债务货币化方式维持偿债来源与负债的表象平衡。

第五,美国中央政府虚拟偿债能力有可能成为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偿债来源与负债的严重失衡使中央政府成为美国债务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在大公看来,美国是一个以信用关系高度社会化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两个比例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财富创造与消费比例(2016年为1:2.5),二是偿债来源与负债的比例(2016年为1:1.4)。但很显然,以上的数据已经表明,美国的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已经出现严重失衡,其最终将导致中央政府偿债能力严重下降。

4、历史上美国也多次下调中国评级

实际上,历史上,美国也曾多次下调中国评级。

光是直接下调评级符号的,标普和穆迪就干过3次:

1999年7月20日,标普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由BBB+至BBB,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

2017年5月24日,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由Aa3至A1,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

2017年9月21日,标普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由AA-至A+,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

惠誉,是欧资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过1次,在2013年4月9日,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由AA-至A+,展望维持稳定;

在最近的这次,也就是去年9月的评级下调,标普给出的理由是,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

标普当时预计,未来三至四年,中国经济表现将保持强劲。即使公共投资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实际人均GDP年增长率仍将保持在4%以上。此外,中国对地方政府表外债务的控制,也将使财政赤字呈现下降趋势。

不过,那时也有不少专家站出来说,结论值得商榷。

他们指,中国的债务问题跟中国融资方式有关,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这是结构性问题,未必导致风险。各国融资结构存在差异很正常,德国的间接融资很发达,美国则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并且,中国早已意识到债务问题,正在有步骤地去杠杆,2016年是去产能去杠杆,2017年是实体经济去杠杆,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其还指,受政治经济体制约束,评级机构对评级国家的实际情况未必那么了解,评级机构的结论不能代表中国实际和全面情况。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