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裁员”到底有多凶猛?
2020-04-05 10:28 作者:小园
来源:财经365
描述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4月5日讯: 这段时间以来,整个财经大环境都弥漫着浓重的不安情绪。 疫情没有给中国汽车产业任何喘息的机会,近期员工薪资集体缩水。这两日被誉为“国货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4月5日讯:这段时间以来,整个财经大环境都弥漫着浓重的不安情绪。

疫情没有给中国汽车产业任何喘息的机会,近期员工薪资集体缩水。这两日被誉为“国货之光”的瑞幸咖啡也一夜之间变成了“美股骗子”,神州系正跟着倒霉。而A股铁公鸡汇丰不派息,市值蒸发了700亿,肠子估计都毁青了。

更有房企裁员传言每天都轮番上头条,比如最近最惊悚的标题之一“恐怖,碧桂园裁员了30000人”、“恒大爆出规模裁员,幅度不低于35%”,更是加重了人们的不安。但事实真的如此?

在调整什么?

据碧桂园内部人士消息称,碧桂园2019年员工数同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人。其中将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重新定位,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以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这部分同事相当于转岗,大约2.5万人。另外,为适应业务领域的多元拓展,集团和区域很多同事调岗去子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碧桂园子公司增加了约7600人。其中,机器人公司博智林就增加了 5657人。总体来看,员工有进有出,真实波动比例只有3.9%,属于行业正常范畴。并且在网络上也看到了碧桂园的各大招聘计划,尤其是针对毕业生。除了碧桂园,还有很多房企在进行调整。其实早在去年万科就开始着手对员工进行优化了,按万科的说法,长期目标是为了实现提高组织效益和效率、提升组织能力、支持战略落地。

华为还有很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企业的导向是坚持以有效增长、利润、现金流、提高人均效益为起点的考核。任正非还批判了充斥在华为中高层管理岗位中的“混子”。事实上,在大中型上市房企的总体收入结构里,薪酬支出所占的比重都不高。翻开碧桂园最新的业绩报可以看到,碧桂园2019年应付职工薪酬为103.49亿,这一数字在2018年为98亿。这项指标反映的是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还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相比报告期内,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4859.1亿元,毛利1266.4亿元,应付职工薪酬占总收入仅为2.1%左右。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就是两件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现实数据来看,人员调整带来的总体成本降低,对于碧桂园这样的头部房企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提高效率,提升组织的活力,才是它的真正目的。德鲁克还说过,“未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化的未来,我们仍然沿用旧的逻辑”。日前举行的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曾表示:组织结构调整是面对市场需求和内部管理需求进行的。我们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安排的是做实做强,进入行稳致远阶段,我们希望区域做强做优,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能力。相比之下,真正有现金流危机的企业一目了然。比如去年卖400套房来自救的海马汽车,还有一些房企狂卖项目还债。今年年初遭遇疫情黑天鹅后,仅仅前两个月就有107家中小房企破产倒闭,它们还来不及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就直接倒下了。带有“裁员”标题的故事总能点燃普通人。这是个贩卖焦虑的时代,贩卖焦虑的目的很多,有的是流量生意,有的是行业边缘的自我怀疑,也有的看热闹不嫌事大。很多人甚至不仅仅是贩卖焦虑,甚至是在制造恐慌。

与其这样,不如理性思考,在新的行业周期,企业应该以何种方法活下去,活得更好。碧桂园方面表示,关于组织调整,是延续了集团“行稳致远”的发展战略,为落实全竞提升、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资源,强化竞争优势,因此对相关区域进行合并调整。事实上,碧桂园的这轮调整,早从2018年就开始了。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而各项业务指标就是最好的反馈证明。

根据3月份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上市房企盈利能力Top10榜单,碧桂园盈利能力高居榜首。统计显示,2019年碧桂园息税前收入超过97%的候选房企,权益回报率超过91%的房企,归母净利润超过近100%的房企。好的业绩数据,为企业的战略调整作出了回应。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