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韩歆毅正式接任蚂蚁集团CEO一职。
而就在他接棒的两个月内,蚂蚁集团接连走了两位与大模型相关的副总裁——徐鹏、王晓航。他们的离职,与蚂蚁集团 AI 战略调整有关。
事实上,自2023年,蚂蚁集团提出“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这之后蚂蚁集团的组织调整、人事变动就没有停歇过。
而从2024年起,主要推动这些变革的,就是韩歆毅。这年3月,他被任命为蚂蚁集团的总裁。
9个月后,2024年12 月 8 日早 9 点,蚂蚁集团董事长兼 CEO 井贤栋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卸任 CEO,总裁韩歆毅将于次年3月1日接任,井贤栋则继续担任董事长。
如今韩歆毅成为CEO,只是靴子落地。
接下来,他要负责蚂蚁集团全面运营,包括但不限于:布局AI,提升支付宝在用户各种场景中的使用率,保证那些依附于支付宝的各种金融服务如花呗借呗、蚂蚁财富、蚂蚁保等能够健康发展,推进蚂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
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当下,经营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是要推动蚂蚁集团这般体量的一艘巨轮。它需要CEO具备极大的能力、心力及耐力,赋予这个庞然巨物以灵魂。
很多时候,这就是熬着。
从担任总裁算起,韩歆毅执掌蚂蚁集团主要业务已逾一年,蚂蚁集团过得怎么样?
为什么是韩歆毅?
5年时间,韩歆毅完成了从CFO到CEO的三级跳。
他在2020年4月成为蚂蚁的CFO,是为蚂蚁ipo作准备,当年11月,这个ipo被叫停。此后,蚂蚁与整个互联网行业集体碰触到天花板,走向了开源节流的守成阶段。
说起来,精通财务的CFO们,会以成本、收入的角度去更务实的看待每一个业务。通常,在他们成为CEO后,都能看到公司净利润的改善。同时,这些人,在大厂上升过程中加入,与公司一起成长;深度参与过大厂的重大融资、并购等事项,在其中起到过关键性的作用。
但这也不能证明,韩歆毅成为蚂蚁CEO的必然性。毕竟,蚂蚁内部不少出身于传统金融领域的精英。
在委任韩成为下任CEO的那封公开信中,井贤栋表示:“Cyril (虎嗅注:韩歆毅英文名)2014年加入支付宝,历任战略投资副总裁、CFO、集团总裁。在服务蚂蚁的十年中,他用敏锐深刻的战略洞察和勤勉专业的精神,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歆毅的履历非常精英范儿,投资是他最显而易见的能力标签。
从清华经管学院硕士毕业后,韩歆毅即加入中金,效力10年。中金期间,他主要从事互联网、铁路、电信等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完成了多个IPO、增发、债务融资及并购项目。
在离开中金公司后,韩歆毅于2011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企业融资部资深总监。在阿里巴巴集团期间,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资本运作事件:包括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之间架构重组、阿里巴巴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及多次股本和债务融资项目。
2014年5月,他加入蚂蚁集团。主导了蚂蚁在金融、汽车交通、本地生活、文娱传媒、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大量投资。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8月,蚂蚁集团相关的对外投资一共有171笔。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蚂蚁对外投资总额高达近3000亿人民币。
在阿里大体系中干了逾10年,他算得上是根正苗红的阿里人,熟悉阿里的体系、业务、风格。同时,他所负责的战投,是蚂蚁进入新领域,业务扩展的重要抓手。
对蚂蚁而言,进攻一直是最好的防守。广泛的布局投资,尽量不错过市场上的明星标的,这也是一种进攻。
2019年底,在《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19中国企业创新风投高峰论坛”上,彼时蚂蚁集团投资部总监黄海发表了题为《CVC机构的投资逻辑》的演讲,其中提到,蚂蚁的战略投资团队更多是“用投资的方法帮助公司做业务”。
这么说来,蚂蚁的业务是什么?
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和数字金融业务是蚂蚁的根基,简单粗暴点解释:
支付宝是个超级app,那么数字支付可以看作引流的敞口,数字互联则为进入支付宝的用户创造停留、进一步转化的动机和理由,比如订外卖、订酒店,求医问药,为此,蚂蚁还要以技术手段为用户匹配好商家、服务好商家。数字金融业务,则是更直接的、甚至更高客单价的转化手段,当用户的钱留存在支付宝内,蚂蚁就提供花呗借呗、网商贷、基金代销、保险销售等产品服务。
除此之外,进攻及防守,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对应着国际化、数据库、区块链与数据资产等业务,体量相对较小,处在亏损阶段,可以看作是未来的增长潜力点。
过去10年,蚂蚁集团在这些领域以投资的方式布局甚深,一些收购更是为蚂蚁的业务直接打开了局面:
如2015年近2亿元收购数米基金,蚂蚁获得了基金销售牌照;而对于天弘基金和国泰产险的收购,则使之获得了公募和财险牌照。
生活服务领域就更多了,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出行领域的哈罗、滴滴、OFO、蛋壳公寓,餐饮领域的百胜中国,技术领域投资了恒生电子、旷视科技、奥比中光、深鉴科技等。
国际化方面主要围绕支付场景的国际化展开,投资了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Paytm等。
说到底,蚂蚁集团的业务逻辑与多数金控公司不同。
金控公司更多是堆牌照,若把蚂蚁集团看成一棵树,支付宝则为主干,银行、消金、基金保险代销等金融业务是为枝叶。主干长青,才能枝繁叶茂。
在整体业务构架中,包括蚂蚁消金、网商银行、蚂蚁财富、蚂蚁保等在内的“数字金融业务”为蚂蚁贡献了大量的营收与利润,但这些业务成为行业领先,核心是来自于支付宝这款核心产品贡献的流量和用户使用频次、数据资源,让蚂蚁有了超乎各自领域竞争对手的获客势能。
韩歆毅长期以来做的更多是“支付宝双飞轮”相关的业务,并且在阿里巴巴期间就参与过多起重要资本运作事件。
而这样独特的履历,在其后陆续加入的传统金融精英却难以复现。
比如,蚂蚁资深副总裁黄浩曾是建行总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在建行内部曾进入副行长后备干部人选序列,2015年加入蚂蚁金服,即任集团副总裁,他在蚂蚁曾经执掌网商银行、蚂蚁消金,现在是财富保险事业群总裁。
而现今担任网商银行、蚂蚁消金两块重要业务董事长的是金晓龙,2017年加入蚂蚁,曾经担任平安银行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
现任蚂蚁消金总经理江浩曾任建设银行高级副经理、中银香港上海分行副行长、上海银行总行零售信贷负责人等。
持续的架构调整
2024年3月19日,韩歆毅被委任为蚂蚁集团总裁,全面负责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和数字金融业务,如今已满一年。
这一年,蚂蚁集团业务进展如何?
从最直观的盈利能力来看,蚂蚁集团在恢复增长。
据“金融虎网”以阿里巴巴(其持有蚂蚁集团33%的股份)公布的季度利润来推算,2024年前三个季度,蚂蚁集团利润达到329.8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160.3亿元,累计利润同比增长105.7%。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蚂蚁的经营有很大的改善。因为蚂蚁有着非常庞大的对外战略投资,所投资公司带来的净投资收益在不同年份变化较大,会对利润构成影响。
分业务来看,这一年来,包括数字金融业务中,蚂蚁财富、蚂蚁保在业内保持了竞争力。网商银行、蚂蚁消金正在遇到宏观经济的挑战。数字支付和AI方面,还在执行既定战略,出成果尚需时日。
首先,支付宝的增长依然是难题。
韩歆毅担任总裁以来,工作重心在数字支付和数字互联之上:支付业务主要围绕传统持牌支付业务展开,是为保持拉新;而数字互联则基于支付入口做延展,围绕生态价值做增值业务,是为进行用户留存、深度转化。据蚂蚁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数字互联是支付宝接下来几年的业务重点。”
韩歆毅欲破题,先动组织架构。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场组织架构的调整的伏笔早就埋下了。2022年,蚂蚁就确定了支付宝数字支付和数字互联双飞轮的战略,但直到2023年,数字支付和支付宝APP业务的耦合度仍很高。
2023年3月,蚂蚁进行了7年来最大一次人事调整,涉及多部门,多位副总裁、资深总监。这次调整,是对支付宝在数字互联业务重要性的进一步强化。
但这只是开始。
2024年3月19日,韩歆毅被任命为集团总裁,在一年前人事调整基础上,开始从架构上动刀。
韩首先设立了多个新部门,包括APP事业部、广告事业部、数字化产品事业部、数字民生事业部、数字出行酒旅事业部及数字物流事业部(即原数字物流&企业码事业部)等。而原有的数字行业事业部被拆开,一部分人并入新成立的数字化产品事业部,致力于商家开放平台建设,另一部分人则去做新业务“碰一下”。
韩歆毅还拆分了数字政企事业部,将其分为医疗、出行、民生三个独立业务部门,一次强化三个板块的运作独立性、自主性,以此减少跨部门冗余沟通,激发其活力。
这,也是集团观察韩歆毅是否“可堪重任”的第一个关键窗口。
从调整的阶段性结果来看,董事长井贤栋对于韩歆毅的组织变革驱动力是认可的。
在2024年12月8日,井贤栋那封宣布韩歆毅接任CEO的公开信中,井贤栋写到:“今年3月出任蚂蚁集团总裁以来,更以杰出的领导力,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支付宝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变革。不仅如此,他谦虚磊落、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开放包容的格局,也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
被委任为下任CEO的16天后,韩歆毅发表公开信,直接数字支付和数字互联的组织架构下手,将其调整为两个事业群,两事业群建立轮值总裁制。
数字支付事业群,在线上支付事业部(原互联网支付事业部)、线下支付事业部、支付宝(中国)的基础上组建,各事业部总经理不变。韩在内部信称,此举是为加快创新支付产品发展,巩固支付底盘。
新成立一个支付宝事业群,是在韩3月上任总裁时所设立的那若干事业部基础上组建的,其中包括APP事业部、广告事业部、数字化产品事业部等。组成事业群,是为加速用户增长与活跃,加速商业化。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