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因为疫苗造假,长生生物连续三天躺在了跌停板上,接下来能不能收住跌停的脚步,就要看上市公司能不能拿出让投资者接受的调查情况和整改意见。按照机构的分析,至少会出现四个跌停板。很显然,长生生物已成为眼下资本市场的一颗“地雷”,并让众多机构投资者“踩雷”。
11只公募基金集体“踩雷”
市场进入“雷区”,不仅普通投资者“踩雷”不断,就连机构投资者也难以幸免,有的甚至脚踩几颗“雷”。宜通世纪的机构投资者“踩雷”的响声还没结束,长生生物的“雷”声又响了,而且,这次是11家公募基金集体“踩雷”。
从“踩雷”的机构投资者情况来看,富国基金可谓“踩雷”最为精准,前面刚刚在宜通世纪的定增中有多只旗下基金参与,并已出现50%的浮亏,现在又踩雷长生生物。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天瑞强势精选(100022)持仓长生生物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高达4.38%,一季度末持股的总市值也达到1.7亿元,比其他10家机构投资者总持有的市值还要多出近2000万。更重要的是,富国基金是一季度才刚刚重仓进入的,长生生物股价过山车走势,让富国基金还没来得及数数到手的钱,转眼间就成了泡影。
与富国基金的“新面孔”不同,长信医疗保健行业(163001)则是长生生物的“老朋友”了,该基金从2016年底开始配置长生生物,到今年一季度末,其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已高达4.48%。虽然从持股的绝对值来看,不是很高,市值也只有426万元,但由于该基金一季度末规模不到一亿元,所以,持股市值占净值比在11家机构中是最高的,也是该基金一季度末的第一重仓股。该基金持有长生生物可谓一波三折,从巨额亏损到巨额盈利,现在这个黑天鹅又让该基金重新回到原点。
与此同时,7月17日,有三家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估值进行了调整。博时基金估值调整幅度最大,如果按照14.5元计算的话,这个价格相较于昨天22.1元的收盘价,下调幅度高达34%,也就是说相当于4个跌停。即使是按照泰达宏利和安信的估值调整价16.11元计算,下调幅度也达到27%,相当于3个跌停。按此计算,上述基金市值损失惨重。
从今年其他一些“地雷股”的爆炸来看,也都能看到机构的“踩雷”身影,看到公募基金前赴后继冲向“地雷股”的勇气。于是,很多人在问,作为追求投资效益和规避投资风险的公募基金为何频频踩雷呢?
公募基金前赴后继“踩雷”为哪般
公募基金一次又一次地“踩雷”,让外界对公募基金的投资产生了质疑,甚至有投资者戏称,公墓基金快成“公墓基金”了。尤其是像定增这种相对比较好把控的投资,竟然也会出现“踩雷”现象。比如宜通世纪的定向增发,机构应当对定向增发的内容、定向增发的对象和定向增发的风险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宁可估计得过一点,也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凭企业单方面的说法就决定投资。
从宜通世纪通过定增收购倍泰健康的情况来看,机构对此次收购做的分析和调研不够细致和详尽,尤其没有对倍泰健康股东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如果做好了前期调查,倍泰健康的问题就不难被发现,隐藏的“秘密”也会被暴露出来。
再来看长生生物,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接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报告,检出长春长生生产的批号为201605014-01及另一家企业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随即派出检查组对企业进行百白破疫苗的生产现场检查,发现该疫苗使用的铝佐剂存在质量控制问题,已经要求企业整改。
也就是说,长生生物是有“前科”的,既然有“前科”,就必然存在投资风险。那么,为什么众多基金还会在这两年继续重仓长生生物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募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确实存在尽职调查不够的问题。
有人说,公募基金如此不顾风险地进行投资,不排除基金经理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可能。但把责任全部推给基金经理,显然不合理,因为基金投资有严格的程序的,不是一个基金经理就能决定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A股一些上市公司不讲诚信、粉饰报表、抬高商誉等行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欣泰电气、尔康制药等公司的造假,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也不一定能够短时间内看得出来。机构投资者也不是万能的,马失前蹄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不奇怪。建议监管层加大对上市公司造假的惩罚力度,比如今年加强了造假公司退市的执行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震慑造假者。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