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讯,中港互认基金推出接近3年,现有北上互认产品已经达15只。摩根资产管理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市占率,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一度最高达90%,到现在也仍有70%以上。作为一家外资,是如何在众多机构中杀出重围,在互认基金市场中取得先机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分销业务总监莫媛惠。她主要负责摩根中国内地基金业务的销售及策略发展,她就公司互认产品策略、渠道开发以及未来的产品布局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采访中她表示,摩根产品在互认基金中获得先机,有渠道、市场和产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一只热销产品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配合。对于今年以来北上互认基金热度有所下降,她指出一部分是前期有投资者已经获利了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可能是在持币观望。
中国基金报:摩根资产管理是如何在众多互认产品发行公司中拔得头筹的?
莫媛惠:首先,相对其它外资,我们的渠道建设非常早。从2006年团队成立至今已经12年之久,渠道也在不断开拓中。
值得一提的,摩根资产管理和其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存在着密切合作关系,上投摩根作为我们的总代理,由他们与国内的渠道签署代销协议。无论中外资银行、券商还是第三方理财,摩根资产和上投摩根均是采取共同开发的模式,相互取长补短。这帮助我们快速拓展了渠道。
第二个原因就是市场的因素。从2016年到2017年底这两年时间,无论是海外的股市或债市都呈现上涨。由于市场的配合,首批互认基金产品的收益也表现不错。从产品的抗跌性来看,目前亚洲总收益债券是15只产品里面最抗跌的,最大回撤率只有3.6%。
第三个因素就是产品的选择方面体现了前瞻性。2016年2月之前,在所有的互认基金之中,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是其中唯一的固收产品。当时互认基金产品的主流还是权益产品,加上许多投资海外的国内投资者对市场环境不是特别了解,因而会偏向一些比较保守稳健的产品,我们也是有所预判。加上我们从1970年就在香港发展,产品可选基数大,因而做到所选择的产品“优中选优”。
中国基金报:权益类产品在国内是否相对不太好推广?
莫媛惠:我们旗下的权益产品——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最早是在2016年5月上架,一开始推不太动。当时的大环境是海外股票市场没人敢投。最刚开始只有一两家外资的渠道敢卖。
在和客户经理的交流和培训中,我们不断地去强调这只基金的亮点及当时估值相对比较便宜。有一部分客户经理被我们说动开始投,然后发现还能真能赚钱,在他们的影响下客户也开始在慢慢增加,加上市场也开始持续上涨,最终也带动了产品的销售。
中国基金报:摩根基金对互认产品审报是如何评估的?
莫媛惠:我们希望在互认基金平台上的产品可以比较独特,就是有跟其他同业相对不一样的产品。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其他公司会推什么样的产品,只能进行推估。我们会从符合互认基金产品中的产品去对比、比较。
我们首批互认产品覆盖了权益和固定收益,想进行一种理念宣导,就是进行多元化配置。但国人出海是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对A股比较了解,但对海外市场就很茫然。内地投资者太喜欢配置股票,既然投资海外也可以投资不一样的品种,因此我们判断,出海的第一站如果选择一个比较稳的产品,这样会走得比较踏实。
中国基金报:据我所知,目前有很多公司又申请了互认产品,你们公司目前待批的还有哪些产品?
莫媛惠:目前我们待批的有3只产品,分别是摩根亚洲股息基金、摩根国际债券基金和摩根太平洋(601099)科技基金。这3只产品分别从相对稳健的亚洲高息股票、布局科技板块相对激进的股票,以及投资范围更大的国际债券进行布局。我们希望可以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给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选择。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今年北上互认基金销情相对变冷的现状?
莫媛惠:今年无论是从互认基金还是QDII都可以看到,以前流入资金现在开始流出。资金流出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较早投入的资金是赚钱的,投资者他可能会获利了结。也有一部分资金受到市场情绪影响,也可能在等待时机。因为目前有太多的市场杂音,包括中美贸易战、汇率波动等因素等影响。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现在新兴的网络平台渠道?
莫媛惠:从产品的份额来看,基金销售中外资银行是销售的主渠道,但新兴渠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当时我们的债券产品在内地上架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也随之上架摩根北上互认的两只产品。当时支付宝平台上有很多小白用户,如果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他们也不希望这些小白用户一下承担太多的风险。因此我们债券这只相对稳健的产品就特别适合,可以成为他们习惯全球配置资产的第一个产品。目前在网络平台销量也在不断扩大。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