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1年发展极简史(2)
2019-02-18 16:08 作者:资管云
来源:财经365-自媒体综合
描述
货币基金,终于有了降生的条件。 2003年12月5日,首批货币基金三胞胎——博时现金收益,华安富利,招商现金增值成立。 (2004年,银行理财的出现,也是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货币基金,终于有了降生的条件。

  2003年12月5日,首批货币基金三胞胎——博时现金收益,华安富利,招商现金增值成立。

  (2004年,银行理财的出现,也是因为央票。当年的货币啊,短期理财啊,只要闭着眼睛买央票就好了。你说幸胡不幸胡?)

  货币基金会不会亏损呢?

  也会,也不会。

  虽然货币基金只投资于397天以内,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亏损的可能性很小。但金融机构嘴里说的百年难得一遇什么的,总是会常常遇到的。

  2006年,是我亲身经历的第一个的钱荒。流动性在经历了2005年的泛滥后陡然收紧,货币基金被持续赎回过半,而当时持仓最重的品种“协议存款”,还没有提前支取条款。(这次风波之后就有了~)

  那真是一段做梦都在借钱的日子啊~~~~

  早起都不是尿憋的,而是头寸没平,吓醒的!

  终于,市场有人家绷不住了。

  2006年6月8日,T货币基金首现当日每万份基金收益为负;次日,Y货币基金的万分收益也出现负值。

  按理说,基金公司是代客理财,投资者应当自负盈亏。但货基投资门槛低,客户范围广,一直以低风险自我标榜,一旦亏了影响不好。所以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用自家的风险准备金赔付了客户。之后,这种做法,竟慢慢成了行规。

  2017年9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要求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其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

  把货基规模与风险准备金规模联系在一起,算是进一步给“行规”盖了官印了。

  所以,货币基金会亏,是因为投资必然有风险;货币基金不会亏,是因为基金公司但凡赔得起,都得垫在投资人身子底下,不会让你脸先着地的。

  2006年是做债的噩梦,却是做股的天堂。

  又一轮长达两年的牛市开始了!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上证综指6124.04点。


  金融圈儿是个特别考验人性的地方,你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赚更多的钱,谈论钱的单位不是千万,就是亿;可这些钱又都和你没关系,你下了班该挤地铁挤地铁,该吃沙县小吃还吃沙县小吃。

  金融圈儿又是个特别不严密的地方,只要你真心诚意地琢磨邪门歪道儿,机会总是有的,无论是公司还是监管,都防不胜防。

  牛市的大潮涌来,海妖的歌声响起: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内幕消息……

  海妖的名字叫“老鼠仓”。

  2006年,上投摩根的基金经理助理唐建得知公司即将重仓“新疆众和”,于是操纵他人账户先行买入,一笔获利150多万,遂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据说到2017年5月证监会正式查处已经升职为基金经理的唐建时,他已经靠“老鼠仓”不当获利1800多万了。

  唐建成为中国内幕交易获罪第一人,更引发了《刑法》的修订,此后“老鼠仓”最高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这个套路不会结束的,未来还有前仆后继的王黎敏、张野、涂强、刘海、韩刚、许春茂、郑拓、马乐……

  每一次牛市,海妖都会歌唱,招引你的心魔。

  “老鼠仓”事件虽然给基金行业抹了黑,但是不要紧,赚钱效应能平复一切伤痛。

  2007年的巅峰牛市,使基金行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奠定了其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席之地。而随后迅雷不及掩耳的暴跌,又把追高的基民狠狠套牢,成了其股票型基金最稳定的持有者!

  2007年之前,中国有60家基金公司。这是一条分水岭,自此,基金行业有“60前”、“60后”一说。

  所谓“60前”,就是见过2007年牛市的,股票型基金有铁杆套牢投资者的,每年管理费有保障的人家。而“60后”,就是没见过2007年牛市的,一进场,全国韭菜都被割完了,天天得挣扎图存、艰难糊口的人家。

  2007年,还出现了我最不喜欢的创新产品——分级基金,以及冲出国门,给老外接盘的QDII基金。

  中国的私募基金也是在这一年崛起的,虽然还没有法律地位。

  2008年到2012年,对基金来说,都算不得什么好日子。行业整体规模5年都没有增长(均低于2007年),管理费最高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规模还在下行,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虽然增长,但管理费较低,往往不足以弥补损失。

  那几年发年终奖金的时候,我们做债的人真是要郁闷死了:如果股票涨得好,公司赚了钱,可不是我们赚的,自然没我们的份儿;如果债券涨的好,我们虽然赚了钱,但公司没赚着啊,大家都没份儿。

  公司想做大规模,就不断发新基金,新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规模却越来越小,基金经理一拖多(一名基金经理管理多支基金)成了常态。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速度很快,但基本功却越来越没时间夯实了。

  这样熬着熬着,到了2012年末,已经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就要活不下去了……

  咋个办?

  基金业第三个周期叫“自由化时期”

  (2012.12.28~2018.7.19,约6年)

  启动标志仍旧是——改革春风吹满地!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在这款法规的前前后后,其实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放松政策。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将基金公司成立的门槛儿降低了;

  《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把基金审核速度加快了;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将基金专户的投资限制放松了;

  最后,还有一份出乎意料的大礼——《证券投资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给了基金公司一张万能牌照——子公司。

  tips

  哦,新《基金法》还顺道儿承认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

  当年最好做的业务,叫“影子银行”。就是帮助银行把钱变相贷款给企业。

  你问为什么银行不自己直接贷?

  当然是有为难之处啦,或者资本金限制,或者贷款额度限制,或者企业所在行业受限。总之,这事儿得绕一道,假手一家非银金融企业,但也不是谁家都有牌照能做的。

  银行原本的小弟,只是信托。

  信托业也是个命运多舛的行业啊,2001年之前被整治了五次,从1000多家,整到59家。但自从2009年抱住银行的大腿,嚯嚯嚯嚯,一顿操作猛如虎,转眼成为中国仅次于银行管理规模的第二大金融机构。

  如今,基金子公司也能来分它一杯羹了。(与此同时,券商资管也可以分一杯了。)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