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2019-10-12 12:30 作者:貌貌狼
来源:财经365
描述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10月12日讯: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10月9日,汉能集团被曝出“欠薪门”,其总部出现大量员工讨薪。据了解,汉能从今年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10月12日讯: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财经365视界-汉能集团大败局


10月9日,汉能集团被曝出“欠薪门”,其总部出现大量员工讨薪。据了解,汉能从今年5月份开始欠薪,7月份后欠薪范围逐步扩大,涉及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和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汉能水力发电集团。

汉能集团曾是国内所有的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也是一家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2009年时,汉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正式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2011年登陆港股,并于3年后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汉能在港股的市值曾一度高达3000亿,其创始人李河君更是在2015年以1600亿元的身家荣登中国首富,当属名副其实的中国能源大亨。


短短三年时间,风光无限的汉能为何深陷“欠薪门”?对如今众多追逐风口的公司而言,“汉能败局”的背后又有哪些启示?


回顾汉能的故事,不妨从“太阳能薄膜发电”开始说起。

薄膜发电产业曾是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汉能的迅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2014年5月汉能的股价尚且不及2元港币,同年8月,汉能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在资本市场受到高度关注。2015年,汉能的股价一飞冲天,达到9.07元港币,与一年前相比整体涨幅接近5倍,市值高达3000亿港元。


然而,2015年5月20日,汉能遭遇港股市场的做空运动,因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香港证监会对其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汉能的股价面临洗仓式下跌,跌幅近47%,公司市值瞬间蒸发1440亿港元,随后汉能紧急停牌。


“惊心动魄520”对汉能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创,但真正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2015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买卖,并不得复盘,随后汉能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停牌之路。此外,据汉能的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全年亏损122亿港元,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

一边是复牌遥遥无期,一边是亏损大幅增加,汉能在旧债与新债的夹击中艰难前行。为了缓解资金链危机,汉能做过很多尝试。比如2018年时,汉能试图从员工处融资,公司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2018年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整个产品加起来逾30多亿,产品募集目标要在8月底完成。有爆料者称,这笔钱是被用于建设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


尽管事后汉能对此事予以否认,但汉能同年大幅下调部分员工工资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于光伏企业这样的重资产行业来说,通过调整员工薪酬输血自救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焕发“第二春”汉能需要的是更好的开源方案。

今年8月中旬,汉能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之一金安桥水电站被法院强制拍卖了51%的股份,而此前,该水电站每年可以为汉能提供几十亿元现金收入。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失利是汉能不能预料、难以避免的“风浪”,那么汉能过去在移动能源产业园的大手笔投资则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汉能以生产需求为理由,在全国十多个城市都建设了移动能源产业园,版图涵盖了宁东、铜仁、太原、孝义、营口等多个地方。


根据2018年年报显示,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总投资高达340亿港元,而当年汉能薄膜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园的投资远远大于汉能的全年净利润。

汉能就像个重仓下注的“赌徒”,拼命扩产能,希望通过产品销售一招翻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除了政策的变化难以预料外,汉能自身的经营问题也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2015年,汉能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股份买卖,并进行调查的主要原因可是:“汉能薄膜发电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

汉能集团

汉能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汉能薄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2013年关联收入几乎占到汉能薄膜发电营收的全部,2014年在增加第三方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关联交易占比达62%。

随后几年,尽管汉能开始调整转型,但后果是,不但关联交易始终存在,汉能业绩也一落千丈,直到2018年。不但合同收入增长了2.46倍;年度溢利更是增加了18.89倍。与之相对的是,汉能薄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减少了85.62%,仅剩3.6亿港元。


利润多了,钱却更少了?这是什么道理?相关专业机构出具的审计意见显示,2018年,支撑汉能薄膜业绩的主要是应收款项目。截至2018年年底,汉能薄膜的贸易应收款项、应收合同客户总额、合同资产、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等四项应收款项目总额共计202.79亿港元,同比增长83%。诸多应收款项中,仅合同资产一项即121亿港元,其实质是有条件的应收款。


也就是说,这121亿港元汉能并没有拿到钱,只是先计算在收入里,但最终这笔钱是不是能收到,就留到下个财年再说。


产品不好卖、投资园区的钱却已经砸下去了,而收入的大头又是有条件的应收款,汉能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几年内,李河君确实大胆的给汉能规划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在中国商界听得有点烂的一件事——造车。


2016年7月,在“移动能源战略暨全太阳能汽车发布会”上,汉能一口气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在发布会现场,李河君兴奋的说:“汉能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以后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薄膜电池领先企业去做新能源汽车,听起来像个好主意,理想情况下,装上足够多的薄膜电池,汽车就能一边行驶一边充电,只要还有太阳,那车就可以永远向前行驶。汉能大了,雾霾就小了;汉能大了,尾气也少了;多么美好!


如今回看,三年过去后,汉能新能源汽车依旧是一份华而不实的PPT,而汉能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同时也是汽车行业技术界元老级人物也已经离职。或许在汉能内部,造车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段需要被擦去的“历史”。


在今年6月12日的私有化“回A”答谢会上,李河君在例行感谢了汉能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家属之后,他说完成私有化的汉能,苦难历程已经结束,“未来30年将是汉能最好的30年”。

前有巨额资金缺口需要补齐、后有员工讨薪引发关注,汉能未来的30年是否会是最好的30年我们无从知晓,但欠薪也好、市场也好,问题不解决,“回A”也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或搜“财经365网”微信公众号看财经深度爆文!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