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行业大洗牌
继鹏扬基金、凯石基金之后,重阳投资、朱雀投资、博道投资等大型私募也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众多私募大佬纷纷转战公募市场。
北京某中型公募总经理表示,不仅私募系,包括保险系、期货系甚至第三方销售平台都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该人士认为,“设立公募基金是各家公司布局大资管的重要一环,未来的资管竞争格局必将更加激烈。”
有分析人士指出,私募的优势在于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而公募更强大的投研实力及销售体系或许是一些私募向往的优势。而据业界人士分析,业内较大的私募机构肯定是希望能够通过战略布局来扩大自身的金融版图,这是当前的一个趋势。而打通两端的产品线,有助于私募机构打造金融板块闭环,创造更多的盈利点。这或许是大部分私募所考虑的原因之一。
申请公募、券商、保险等金融类牌照能够帮助私募机构解决资金端的问题,而企业并购和不动产金融产品的投资则能解决投资端的问题。当私募机构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一个大金融平台的布局也逐渐显露出来。事实上,像九鼎一样已经打通资金端和投资端的私募机构还有很多,例如和君、中植等等。而这些全产业链的布局在私募业起到示范效应,不少具备实力的私募机构正亦步亦趋,谋求成为下一个“九鼎”。
有的私募公司原来只做定增或者二级市场投资,需要有可以投资的项目标的,于是就会寻找有标的资源的机构,或收购或通过入股方式合并,以此打通整个产业链。
2016年以来私募越来越走向一级市场,私募机构已不满足于资本利得,而是通过成立新三板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设立并购平台等,实现一二级市场联动,从而创造收益。
也有私募基金分析师认为,大部分私募基金暂时不打算涉足公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募业务成本过大。“一家基金公司如果开展公募业务的话,一年需要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成本,这对私募机构而言是笔巨款。当然,还需要引进或培养公募基金经理,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随着证券、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多元化发展显然更适合金融市场的丛林法则。近年行情以震荡为主,单边机会较小,这也是不少私募想要借道公募的原因之一。
2
私募或将进入一个大金融时代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规模为10.24万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了5.17万亿元,增幅为101.88%,其中股权类私募为主要推动力,2016年私募股权管理规模增加了3.88万亿元,增幅达138.48%。
2月底私募认缴规模达到11.35万亿(实缴规模8.55万亿),较1月底增加了3700亿元。从目前看,公募基金离私募基金的距离仍较大,有可能这是一个常态。
虽然两者的可比性并不高,但这也反映了市场一个趋势。
对比看看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图: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有业内人士称,未来会有更多的私募机构完成大金融平台的建设,有助于私募业的长远布局。
根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17年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830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48626只,认缴规模11.35万亿元,实缴规模8.55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8.23万人。
资料来源:金斧子投研中心
在私募管理人数量方面,2月私募管理人数量18306家,环比增加258家,增幅1.43%,同比减少7673家,降幅为29.54%;具体来看,相比前月,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增加70家(增幅0.89%)至7978家,股权类私募管理人增加172家(增幅2.04%)至8621家,创投类私募管理人增加14家(增幅1.13%)至1250家,其他类私募管理人增加2家(增幅0.44%)至457家。
在管理基金数量方面,2月总量48626只,环比增加1103只,增幅为2.32%,同比增加22239只,增幅为84.28%;具体各类型业务中,相比前月,证券类基金增加了572只(增幅2.09%)至27894只,股权类基金增加了451只(增幅2.74%)至16912只,创投类基金增加了43只(增幅1.99%)至2203只,其他类基金增加了37只(增幅2.34%)至1617只。
在管理规模方面,2月总认缴规模11.35万亿元,环比增加了0.37万亿元,增幅3.37%,同比增加5.85万亿元,增幅为106.36%;实缴规模为85537亿元,环比增加了1527亿元,增幅为1.82%,同比增加了30577亿元,增幅为55.65%。认缴规模上,相比前月,证券类规模增加了180亿元(增幅0.65%)至28014亿元,股权类增加了1197亿元(增幅2.51%)至48883亿元,创投类增加了84亿元(增幅2.25%)至3818亿元,其他类增加了66亿元(增幅1.39%)至4822亿元。
从整体上看,私募股权基金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高净值人群的热捧和竞相配置是主要推力。
据调研显示,大多数的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目标是财富的长期稳健增值,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保守和激进的资产配置目标的占比相对较低,而长期稳健增值并非依靠集中配置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而是来自于多资产配置。构建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包括配置FOF 产品)是适合绝大多数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方法。
过去的一年,全球市场动荡加剧,黑天鹅事件频发。尽管市场波动和投资难度加大,但从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倾向可以看出,财富管理和投资的理念愈加成熟,愈加着眼于财富长期稳健增长与长期市场趋势,而非市场短期波动。
在未来的配置计划上,高净值人士最青睐私募股权资产和海外资产,对股票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对房地产类资产的态度从悲观到中性。总体来说,普遍在增持金融资产,并向着兼顾跨区域、跨币种、跨周期和跨类别的均衡资产配置方向发展。
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计划
尽管2017年会面临很多挑战,中国高净值投资者的脚步却不会放慢,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尝试和思考,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不再只是追求短期收益,而是更愿意放眼未来,寻求资产配置的风险分散和价值与期限的均衡。随着绝大部分高净值人群理财意识的觉醒,私募业未来的发展也极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