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玩起“老鼠仓” 私募成监管重点
2018-06-15 08:54
来源:国际金融报
描述
财经365讯,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深圳凡得 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凡得基金”)原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东等人的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并合计罚款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讯,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深圳凡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凡得基金”)原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东等人的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并合计罚款100万元。该决定书显示,刘晓东等人的违规行为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即俗称的“老鼠仓”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两起私募“老鼠仓”顶格罚款仅3万元,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决心可见一斑。

私募“老鼠仓”

铤而走险玩起“老鼠仓”

“老鼠仓”是指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并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据悉,刘晓东自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任凡得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并且当时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据Wind数据显示,刘晓东持公司99.99%的股份,为凡得基金的第一大股东,而第二股东高东丽的持股比例仅为0.01%。

那么,“老鼠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决定书显示,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刘晓东将其账户“刘晓东”交给当时凡得基金的投资经理杨威和交易员李儒柏操作,而杨威、李儒柏作为从案人员则分别被处以20万元和10万元的罚款。

在凡得基金的一位投资顾问的帮助下,杨威获取了公司相关产品包含板块、股票品种、仓位等信息的交易指令,随后要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买入、卖出的时间,要么根据投资策略选股后,将指令分配给李儒柏等交易员。

此后,杨威每天都会向刘晓东汇报股票交易情况,因此刘晓东、杨威、李儒柏三人知悉凡得基金组账户交易标的股票的未公开信息,并共同操作“刘晓东”账户。数据显示,该账户与凡得基金组账户的趋同度较高,其行为已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违法行为。

戏剧性的是,在涉案的13个月间,尽管获得了内部信息,“刘晓东”账户也并未获益,反而亏损203.7万元。

私募“老鼠仓”成监管重点

由于私募行业监管起步晚,近年来,私募基金“老鼠仓”案频发。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证监会对老鼠仓立案13件,其中8起案件涉及私募从业人员老鼠仓,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自营等传统多发领域。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私募“老鼠仓”的监管不严、处罚力度低有关。以去年由福建证监局查处的两起私募“老鼠仓”为例,两个获利均超过500万的涉案人员所受处罚仅为3万元。因为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第38条规定,不管获利多少,3万元罚款即是顶格处罚。

今年,中国证监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私募“老鼠仓”进行猛烈打击,加大了处罚力度。今年3月,证监会依据《基金法》对上海拓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文宏“老鼠仓”行为作出“没一罚一”的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251.44万元,并处以251.44万元的罚款。

那么,如何遏制老鼠仓呢?著名对冲基金经理韩玮对记者说道:“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让违法犯罪者倾家荡产或牢底坐穿;另一方面,要加大合规与监管资源投入,提升监管技术装备,优化监管程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证据倒置的手段,大幅提升老鼠仓等案件侦破率,祛除这类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其实,自去年7月起,就有厦门证监局尝试在私募专项现场检查中加入“老鼠仓”检查项,并因此发现厦门睿誉资产等5家私募存在问题,公布了2起“老鼠仓”事件。

但打击私募“老鼠仓”仍然是一场长仗。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由于老鼠仓行为更加隐蔽,例如可以从开户、资金、交易等多方面进行规避,导致监管难以发现,对其查处堪称 ‘世界性难题’。”获取更多财经资讯,请随时关注财经365网站。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