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新发展需合力积极发展
2017-08-24 16:40 作者:张孔娟 陈云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描述
​养老保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根本而言,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做好的一项超级公共事务。其中,政府、社会、家庭、个人乃至企业、市场都有责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当前各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协力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机制还未形成合力。尽管养老市场呈现了井喷式的产业发展态势,但企业、社会组织、社区还未能提供足够的养老服务能力。所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合作机制形成凝聚力,才能全力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养老保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根本而言,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做好的一项超级公共事务。其中,政府、社会、家庭、个人乃至企业、市场都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来共同做好养老保障。

      积极应对

  其实,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在国际上,健康老龄化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提法,其重要性在各界已经达成共识。2013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即“老龄化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健康的老龄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而中国只有66岁;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60%,而中国只有43%左右。通过数据得知,中国存在着庞大的、需要医疗服务的老龄群体,政府、社会、医疗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巨大压力面前,保持对老龄事业发展积极自信的态度至关重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积极老龄化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社会积极接纳老年人,形成良好氛围。各方面积极做好老龄工作,促进老年人的保障、健康、参与、发展。老年人则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参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青壮年也要积极为未来养老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

  专家建议,应将“全面健康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健康老龄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主题中的应有之义。

  多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继续前行

  “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战略部署。将发展老龄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发展老龄工作重心放在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快老年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老龄事业法制建设和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

  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床位数量达到672.7万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条件继续优化;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年人优待项目更加丰富、范围大幅拓宽,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为应对新形势,完善我国老龄事业,政府着力推进老龄事业的“六大体系”建设,即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与完善老龄工作体系。

  而“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来自全国老龄办的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同时,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应对养老需求愈加突出的“十三五”时期,国家、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新的养老五年规划。

  2015年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确保把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同时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2017年3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2016年10月14日,江苏省太仓市出台《太仓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11月17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黑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7月7日,福建省出台《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十条措施》。2017年7月27日,安徽省印发《“十三五”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2017年8月4日,山西省发布《山西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的新一轮养老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积极的担当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

  养老保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根本而言,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做好的一项超级公共事务。其中,政府、社会、家庭、个人乃至企业、市场都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来共同做好养老保障。在推动养老保障事业上,虽然各种责任主体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相对而言,政府有更大的责任,应有更大的担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面对严峻的老龄化综合问题,特别是由此带来的养老保障资金问题,政府要着眼长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系统谋划,突出重点,以更加智慧的战略策略和政策举措,全面推动养老保障事业,开创养老保障新局面。

  凝聚合力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但仍面临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潜力未充分释放、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养老市场的繁荣对老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发挥市场主体地位是促进养老市场繁荣的重要前提,如今各地政府正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为养老市场的发展营造公平规范的环境,同时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

  老龄事业发展,凝聚合力是动力源泉。以医疗领域为例,为了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国家卫计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社会办医机构有44.4万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45%;社会办医院有1.69万家,占医院总数的57.2%。通过联合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现代服务医疗领域发展建设中,加强老年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硬件支持,同时也需要“软件”服务。在软件方面,制度和人才是促进养老服务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放开搞活市场,积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在硬件方面,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格局。

开展“互联网+”养老行动。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运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养老方式,促进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原标题:评论:形成合力助推老龄事业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