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隐含风险而且快速增长的ICO,严格监管正当其时发行融资活动
2017-09-05 19:4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描述
“一刀切”停止ICO之后,下一步是永久停止,还是有序放开、纳入监管,则需要尽快议定。此前有区块链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至少有90%的ICO项目都不靠谱。那么,对致力于区块链技术运用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9月4日下午,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进行严厉定性:“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对ICO(首次代币发行)这一新生金融现象,央行等监管部门的反应可谓快速。对于隐含风险而且快速增长的ICO,严格监管正当其时发行融资活动。

  上述部门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应当立即停止。

  ICO与IPO(新股发行)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ICO发行的不是股票而是数字货币,一般称之为代币(Token),区块链初创公司以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目的。如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受到欢迎,使用者多,代币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旺盛需求推高代币价格,持有者因而获得价格上涨的收益。

  目前,央行等监管部门认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2016年以来,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虚拟货币在中国的交易量不断扩大、价格大涨,直接催生了2017年ICO的爆发式增长。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监测发现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在国外市场,截至2016年下半年,ICO全球融资总额跃升至两亿美元,而2014年,ICO的融资规模尚不到2600万美元,2015年更是一度下滑至1400万美元。

  资金的涌入,让一次ICO几天甚至几小时筹集千万美元,3月16日,国内智能合约创新平台量子链(Qtum)开始ICO,5天时间内筹集到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4月26日,致力于预测市场的项目Gnosis开始ICO,仅15分钟ICO就圆满成功。随后,暴涨100~300倍的项目不在少数。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出现了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的庞氏骗局。相比P2P行业当时2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行传销之实的ICO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并进行诱惑性宣传。迄今为止,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被查获和曝光为数字货币传销案,另有若干尚未浮出水面者。

  ICO相关风险日渐显现,却尚处于监管空白期。此时,监管层出手规范,十分必要。

  目前以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私募股权投资等名义的非法集资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迷惑性强,辨别难度大。在监管、法规体系准备好将ICO纳入之前,一旦出现类似传销或庞氏骗局情形,不妨直接取缔。此次“一刀切”停止ICO之后,下一步是永久停止,还是有序放开、纳入监管,则需要尽快议定。此前有区块链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至少有90%的ICO项目都不靠谱。那么,对致力于区块链技术运用的少数靠谱的ICO项目,作为金融前沿科技,也需要对新技术给予必要宽容。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对ICO都已经出台监管政策,多数是参考证券发行规则,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国制定政策的参考。(原标题:评论:严管ICO正当其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