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上半年涨幅分化!大行涨幅居前
2023-07-04 08:26
来源:证券时报
描述
今年下半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银行板块再次整体飘红。 7月3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41家录得上涨,仅1家银行以平盘报收。Wind数据显示,当日银行指数的主力净流入额达19.66亿元,居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今年下半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银行板块再次整体飘红。

7月3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41家录得上涨,仅1家银行以平盘报收。Wind数据显示,当日银行指数的主力净流入额达19.66亿元,居67个行业指数第三位。

回顾今年上半年,银行板块受“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逻辑催化,曾在4月至5月初呈现交易景气度迅速抬升,多只国有大行股和股份行股价触及阶段性新高,随后开启震荡回落。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股呈现明显分化——国有大行股涨幅居前,机构重仓的银行股跌幅较为显著。

上半年国有大行涨幅居前

今年上半年,A股银行板块走势波动显著,Wind银行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该指数虽录得涨幅仅0.37%,区间最大回撤却达12.48%。

银行板块各阶段表现来看,一季度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获得阶段性上涨,随后受息差新低等因素影响有所下跌;进入二季度,4月至5月初,银行股受“中特估”概念催化,多只国有大行股触及阶段性新高,一些低估值股份行亦快速上涨;但板块高景气度并未持续,5月受宏观数据等因素影响,银行股再次震荡下跌。

梳理板块个股涨幅,上市银行股价明显呈现分化:多数国有大行股上半年涨幅超10%;此前被机构重仓的多只银行蓝筹股上半年跌幅超10%,甚至下跌20%。

上半年国有大行涨幅居前

具体个股来看,上半年涨幅前五分别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重庆银行。除邮储银行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上半年涨幅均位列板块前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A股股价曾在5月上旬创下近年来新高。

A股上市银行中,上半年跌幅最大的为兰州银行,达24.13%;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上半年分别下跌22.03%、20.19%、18.17%,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跌幅分别为12.59%和12.08%。

上半年国有大行涨幅居前2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包括大行以及部分低估值银行股大幅上涨,除了估值修复原因外,还跟近期市场炒作的“中特估”有很大关系。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认为,在当前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下,高股息策略有望以其确定的股息收入和较高的安全边际为投资者提供不错的收益。

也有分析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除了“中特估”逻辑外,4月至5月上旬涨幅较好的银行股,均不算是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前列的重仓股,而且这些个股估值极低。

下半年打响息差保卫战

尽管A股银行板块股价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但净息差持续下行带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放缓却是行业普遍现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在 2022年一季度开始持续下滑,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较2022年末大幅下滑17个基点(BP)至1.74%,这也是监管自2010年第四季度披露该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在一季度的净息差较2022年末分别平均下降14个基点和12个基点,城商行和农商行则分别下降5个基点和12个基点。

“银行息差缩窄及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受到贷款重定价、让利实体经济、企业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日前撰文称,于银行而言,下半年将进入更加严峻的净息差保卫战,目前存贷款利率现倒挂趋势说明银行净息差收窄问题已非常严峻。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62.2%,比上季下降 16.2 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分别较上季末下降9.8、10.2和12.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重提“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并指出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同时需“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

不过,对于净息差走势,部分上市银行管理层在近期持以积极态度。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该行近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贷款重定价因素的影响还未完全释放,未来净息差可能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二三四季度的下滑幅度会相对较小。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近日在该行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二季度息差降幅明显趋缓,全年最大降幅或已在一季度集中兑现,后续下行压力会有所缓解。

光大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彦在该行股东大会上表示,从5月开始,部分商业银行下调了部分存款产品的利率,能够有效对冲LPR等利率下调对银行资产端收益的影响,商业银行息差下行趋势和力度有望缓解。

银行“中字头”行情能否持续?

今年以来,银行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资产增速明显回升,国有大行方面迹象更为明显,大行对于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在不断加大。

从宏观数据来看,进入二季度后,经济持续复苏,尽管信贷投放放缓,但结构有所优化: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份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6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698亿元。

展望下半年,市场高度关注的银行“中字头”行情能否持续?多家券商分析师仍给予积极看法。中金公司近日研报称,低估值、高股息、经营稳健的国有大行,在经济预期承压之下具有较好的防御属性,估值较此前阶段性低点仍有修复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展望 2023 年下半年,银行基本面各项指标恢复中,从资金面来看银行板块仍属机构低配,具备绝对收益价值空间;另外,市场高度关注的“中特估”概念,仍有待自上而下的政策安排推进。


申万宏源证券在近日发布的下半年银行业投资策略中指出,“中特估”是银行系统性估值修复的契机,本质上源于十年来银行更贴合实体的资产负债表和更高质量的利润表的价值重估。在这一主线下,或出现“先涨带后涨、谁与争锋”的行情演绎。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Copyright © 2022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