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报头版展望股市 虎年投资攻略
2022-02-07 09:46
来源:财经365
描述
上海证券报 机构预见虎A:暖意浓 信心足 “开门红”“双底共振”“反击开始”……迎接虎年开市,主流证券研究机构的策略展望暖意浓浓,而公募、私募等买方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今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上海证券报

  机构预见虎A:暖意浓 信心足

  “开门红”“双底共振”“反击开始”……迎接虎年开市,主流证券研究机构的策略展望暖意浓浓,而公募、私募等买方机构也纷纷表示看好今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无论是宏观经济的“稳”,还是流动性的充裕、市场资金面的改善,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超预期、行业板块的亮点纷呈,都为市场机构注入了信心。

  宏观经济稳字当头,A股估值“合理偏低”

  在展望春节后及至全年的A股行情时,市场机构均将宏观经济的“稳”视作首要支持因素。机构普遍认为,“稳”将是贯穿全年的关键词,2022年经济将“以稳为主”。

  短期而言,“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是机构的主流预期。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预计,自春节后到两会期间,“稳增长”政策将密集落地。中信证券最新策略报告也认为,“稳增长”政策合力正逐渐形成,一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后程发力”。

  展望全年,华夏基金表示,2022年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强对经济的支持,货币政策则将继续稳健偏宽松;产业政策上,部分重大项目以及管网改造或将作为抓手促进基建投资适度回升,制造业方面则着力于改善预期,并通过增加金融、财税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

  而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强调,“稳”并不意味着全面刺激。高质量发展仍是经济增长的重心,今年,对政策调控方向或将适度稳杠杆,而对政策鼓励的方向则有望加杠杆。

  高毅资产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邓晓峰表示,今年的宏观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速或面临一定压力。但从政策角度看,我国应对经济增速压力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当“稳增长”开始发力时,经济能够企稳回升,也会给资本市场提供一个更好的投资窗口。

  放眼长远,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表示乐观。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将持续向高端制造和新型服务领域升级转型,特别是在出现重大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的领域,以及需要实现技术自主的关键领域,如新能源车、可再生能源、电子制造、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将能够维持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A股目前估值合理。高善文认为,标杆性的沪深300指数的估值目前约处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略高的水平,对应市场对2022年盈利的一致预期,动态市盈率则处于20%历史分位的较低水平。高善文表示,综合来看,市场目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甚至是在“合理偏低”的位置。

  流动性相对充裕,资金面有效改善

  对于曾在春节前袭扰市场的“流动性之忧”,机构的主流观点是不必过分担忧。

  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海外政策转向不会制约国内政策取向。从引导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时间周期看,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国内宏观流动性预计将保持相对宽裕。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也明确表示,节后市场担忧有望消退。他认为,虽然面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但中国经济基本面周期和政策独立性决定了当前的宽松周期仍未结束,对A股而言,“内松”的影响大于“外紧”。

  此外,从市场资金面来看,1月下旬以来,基金发行明显回暖,机构全面启动自购将有效改善春节后市场的短期流动性。

  兴业证券统计显示,1月17日至28日,偏股型基金新发754亿份,当月累计发行1028亿份,基本回到正常水平,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同时,基金自购规模也显著增加。2021年12月偏股基金自购5.23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2022年1月再度自购4.55亿元。此外,多家私募、券商资管也展开自购。其中,九坤投资、幻方量化等8家私募宣布将合计自购不少于7.9亿元的旗下产品。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虽然从历史来看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并不等同于抄底信号,但市场大幅下跌后的基金大规模自购往往是重要的底部信号之一。

  结构性亮点突出,业绩增速好于预期

  在市场的中观层面,多数机构表示,今年结构性机会依然值得关注,也要适当放低预期。

  天弘基金表示,展望全年,预计股市仍将以震荡为主,面对各种短期干扰因素,主要策略仍是通过投资那些业绩预计持续超预期、中长期核心竞争力同样持续超预期的优秀企业,来应对市场短期的不确定性。

  建信基金则认为,2022年的核心关注点是经济动能可能出现边际变化。在投资端,房地产保持稳定是各方的“重要关切”;同时,保障房建设、绿色能源新基建则是两个结构性亮点。“2022年,在盈利维持增长和政策环境趋稳定的背景下,我们认为A股市场将延续去年的结构性行情,且整体的市场走势应强于2021年。”摩根资产管理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说。

  而银华基金认为,从估值的年度变化规律看,A股估值在连续扩张两年后,大概率将收缩。但目前A股的结构性高估情形已较年初有所缓解,故而对应着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在年报披露季,业绩数据的超预期也有助于缓解估值压力。广发证券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A股年报业绩预告发布率达43%,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年报预告业绩增速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其中,年报业绩加速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TMT(电子、软件、传媒)、新能源产业链(特高压、电机等)和部分传统周期板块,如水泥制造、通用机械等。戴康表示,年报业绩预告的超预期,将继续助力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科技股以及部分低估值价值股的行情扩散。

  在具体的配置方向上,华夏基金表示,2022年,景气结构与估值秩序更为匹配,因而景气投资特征将更加明显,景气度更好的成长和稳定成长风格将显著占优;同时,经济发展的主逻辑或过渡到稳增长。可关注几条重要的行业线索,包括新能源电力投资所带动的产业链投资、具备增长确定性的军工行业、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领域如网络安全。

  嘉实基金也认为,在盈利与估值缺乏较大弹性的情况下,2022年A股仍将是高景气结构性机会主导的震荡市。具体而言,对高景气赛道,相对看好军工板块;新能源产业链在高估值下有望出现分化,相对看好下游环节;对困境反转行业则看好受益于涨价的必选消费和农业。

  海外市场总体上涨,负面冲击“尖峰”已过

  再将视线投向境外市场,春节假期,全球主要股指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上涨态势。自A股休市后,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涨1.05%、纳斯达克指数涨2.38%,日经225指数涨2.70%,恒生指数涨4.34%、恒生科技指数涨5.48%。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从美股的整体表现看,市场的逐步回暖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情绪阶段性缓和。尽管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进一步抬升,且全球主要央行也加快收紧步伐,如2月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但流动性预期对股市负面冲击的“尖峰时刻”正在逐步过去。

  高善文也表示,过去两周美股指数企稳反弹,说明外部因素的拖累即使的确曾经(对A股)产生影响,但目前这一因素暂时已经消除。

  证券时报

  虎年十大猜想:美国货币政策转向 A股走出独立行情

  编者按:春雪压枝俏,充满希望和机遇的虎年已经到来。虎步龙行,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机遇与挑战是什么?资本市场有哪些投资机会……我们谨此推出虎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共启愿景。

  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

  刚刚过去的牛年,中国经济交出了高质量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虎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平稳恢复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化、总体平稳,消费有望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出口增速边际放缓但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全年经济将实现稳中有进。

  科学防疫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执行所谓“与病毒共存”策略,虎年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世界范围内结束“大流行病”归为“地方病”值得观察,新冠病毒的变异特征仍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基于国情并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防疫体系,为中国经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保驾护航。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 A股走出独立行情

  虎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开启加息周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利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中国将采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提高政策沟通能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冲击,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全面实施注册制

  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改革已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打造了范本,全面实施注册制时机已成熟。

  房地产税试点办法有望出台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发布,房地产税改革加快。近年来多个重要会议及文件中多次提及房地产税,房地产税试点办法有望加快落地。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牛年的中国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展望虎年,央行仍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市场预期,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贷款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金融系统将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

  中国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A股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市值突破100万亿

  在继续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的预期下,今年A股有望实现“双突破”: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RCEP为国际贸易注入中国动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商务部等六部委也于近期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预计将有更多具体举措落地。RCEP实施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货法有望在“三读”后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有望在今年“三读”后正式发布。

  证券日报

  虎年股市的三个愿望

  2月7日,中国股市迎来虎年第一个交易日。大家都希望从传统“虎文化”中汲取能量,让中国股市虎虎生威、如虎添翼、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释放财富效应,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是希望中国股市像虎一样有力量。

  老虎的最大特点是力量很大,肌肉发达,远超其他动物。中国股市像虎一样有力量,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必须去掉市场中的“父爱主义”,尊重市场规律,让上市公司自己摸爬滚打。要激发上市公司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鼓励其完善治理体系,靠出色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利润。

  要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产业先进性、治理先进性,引领市场价值;同时优化存量结构,推动已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重塑核心竞争力。该退市的要依法退市。上市公司群体应当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引领者、新技术和新经济的推动者、中国本土跨国企业的先行者。从我国超大规模的广阔市场和不断拓展的产业深度来看,已具备诞生一批世界级高质量上市公司的条件。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与全球其他市场互联互通,让优质公司在开放状态下发展壮大。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投资机构群体。要鼓励优质投资机构做大做强,同时,完善制度约束功能,鼓励大型投资机构发掘优秀公司的价值,做到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引领价值投资方向。对不能履行价值投资职能的大型投资机构实行失信惩戒。

  二是希望中国股市像虎一样增强灵活性和灵敏度。

  老虎的灵活性,体现在活动范围很广,捕食时灵敏果断,身体硕大却可以跳上2.2米至2.4米的高度,还是游泳的好手。我们希望股市像虎一样有灵活性和灵敏度,就要进一步完善股市基础制度,使之更具包容性、适应性;要进一步丰富股市制度的工具箱,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助力整体改革。

  股市不单单是一个投融资市场,而且涉及产业调整、科技进步、社会分配、国际竞争等各个层面。投融资制度更灵活,市场主体更灵敏,才能及时消化各种市场变量,吸收各种创新成果,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过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设立北交所,推行注册制,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遴选企业、配置资源的机制更加有效,退市机制更加畅通。目前,短期没有盈利的公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都可以在境内市场上市。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市场的灵活性和灵敏度,激发了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的活力。

  接下来,要在进一步优化资产端结构的基础上,深化投资端改革,研究出台税收减免、金融精准服务、市场准入等配套措施,推动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保险资金、财富管理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市场整体流动性,促进资本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和循环。要完善资管机构评价机制,鼓励优质资管机构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希望中国股市像虎一样增强耐力和韧性。

  老虎的强大耐力对股市发展也很有启示。尽管老虎勇猛异常,但其在自然界生存繁衍并不容易。专家指出,在野外,老虎捕食成功的概率很低,通常15次到20次才能成功一次。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面对市场风云变幻,要耐得住性子,立足长期投资、长期发展,增强发展耐力和韧性。

  无论上市公司股价起落,还是产业周期变化、宏观景气度波动,都是有规律的;同时,突发因素也会给市场运行带来短期冲击。市场主体要尊重市场规律,植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在巩固既有规模、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重视市场预判,加大研发投入,谋划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无论是上市公司这个市场基石,还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而要耐得住寂寞,谋定而后动,靠实力赢得市场。要时刻防范风险,顺势而为,努力做到丰收时会储备,歉收时能调节。

  市场整体的韧性,来自于市场主体的风险防范能力、机会捕捉能力和供给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要提高所有市场主体的信息披露水平,大家都靠诚信立足,并在相对稳定的信息环境里科学决策;要加强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提高司法机关执法效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投机炒作空间,营造正气充盈的市场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虎文化”里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要注意辨析和区别。比如狼吞虎咽、虎头蛇尾、骑虎难下、老虎屁股摸不得这四种情况,就是应当努力避免或克服的。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看清发展大势,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依法办事,倡导公平竞争。打铁要靠自身硬,在实践中持续历练,不断提高适应性和竞争力,才能减少被动、谋求主动,努力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中国证券报

  政策暖风吹散疑虑 A股值得美好期待

  【编者按】

  春节假期过后,稳增长政策将如何持续发力,资本市场会否呈现新气象备受投资者关注。中国证券报今起推出“经济形势开年谈”系列报道,详解经济发展新机遇新挑战,资本市场改革新举措新动态。

  春节假期期间,海外主要股市表现总体较好,美股主要指数涨幅均在1%以上,港股恒生指数涨逾3%;政策面上,发改委、央行等部委连连释放暖意,加力稳增长。

  专家普遍认为,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的积极因素逐步汇聚,投资者关于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政策效果、全球资金流向逆转的担忧将逐步消散,A股市场中长期向好有支撑。

  基本面:

  长期向好态势不变

  无需担忧失速风险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会否酿成失速风险,这一担忧是A股市场节前连续调整的因素之一。但在专家看来,拖累经济增长的房地产市场正逐步企稳,有效需求将渐次释放,失速之虞不足为虑。

  “虽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

  从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房地产市场来看,调控政策的优化正逐步改善楼市预期,个别房企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行业回暖迹象明显。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数据环比回升,银行房贷发放提速,优质开发商融资渠道通畅,调控政策因城施策的灵活性也在逐步增强。总体而言,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较强烈,政策发力将推进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序出清,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平稳发展。

  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来看,疫情散发制约了消费恢复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为扩内需战略提供了广阔空间。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新老基建齐上阵,投资需求将不断激发;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同时,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国继续向高端制造和新型服务领域升级转型,特别是在出现重大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的领域,以及需要实现技术自主的关键领域,中国能够维持快速增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从发展势头上看,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年经济增速大概率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基本面整体向好逻辑并未改变。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尽管环比有所回落,但仍连续三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上方。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3.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信心有所回升。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19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景气区间。

  “今年经济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专家判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保供稳价措施有力,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提供坚实基础。

  政策面:

  空间大工具足

  稳增长合力不断凝聚

  基本面的稳中向好离不开政策面的靠前发力、全程护航。部分投资者的疑虑在于,稳增长政策空间还有多大,落地效果究竟如何?专家认为,我国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政策储备工具足。

  有机构分析,对于海外风险冲击的担忧及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的不确定性是节前资金进场意愿偏弱的主要原因。中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市场的“情绪底”在节前已出现,“政策底”已明确,稳增长政策正在形成合力,预计随着投资者对稳增长政策以及经济企稳的信心不断强化,稳增长主线共识将不断增强,对市场的信心以及情绪也将获得提振。

  春节期间,监管部门再次释放“稳”字当头的调控决心和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撰文指出,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

  在全球高通胀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将保持稳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研究人士认为,2022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预计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PPI涨幅可能逐步回落,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可以预期,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出台,并注重长短相济、统筹协调,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凝聚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大政策”组合的合力。上述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加强去年和今年政策的统筹协调,去年出台实施的跨周期调节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今年也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要做好有效衔接;加强部门间政策的统筹协调,做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

  专家建议,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疏通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梗阻;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发挥托底和杠杆效应,发力减税降费和绿色投资,引导和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在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国在货币政策上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定向宽松。中国稳增长政策将解决短期问题,也会带来中长期增长潜力,特别是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后,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

  资金面:

  合理充裕可期

  长期资金看好A股机遇

  在政策面给力、基本面稳进的大势下,还有机构担心境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特别是美联储可能超预期收缩将引发全球资金流向逆转,造成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动荡。对此,专家认为,人民币资产性价比高,对境内外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强,而经济转型升级再加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将催生更多投资机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对我国影响总体有限。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指出,美联储这次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影响可能低于上一轮。一方面,美国和非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同步性比上一轮好,美联储很注意和市场沟通,国际市场的定价会作出相应调整,其外溢影响已得到部分释放;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面有较强支撑,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顺差规模比较稳定,外汇储备也比较充裕,都会支撑我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国内整体环境看,流动性合理充裕可期。“央行宣布降息等一系列动作,释放出鲜明的‘稳信贷’‘稳经济’政策信号,表明当前宽货币周期将延续,市场流动性维持宽松状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分析,海外资金的持续净流入和国内居民“财富搬家”共同作用,使得当前资本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外资持续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目前,外资在我国股市和债市中的占比在3%至5%的水平,低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水平,未来提升潜力大。此外,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收益的相关度较低,是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近年来,外资持续配置中国股债,持仓规模稳步增加。当前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依然处于低配状态。长期看,外资持续净流入依然存有空间。”高盛高华董事长范翔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

  “部分行业的估值调整是市场常态,不会成为整体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决定市场运行趋势的是长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方向。”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强调,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过程远未结束。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不断涌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来源——持续不断的创新和自我超越将活力四射。

  当然,经济创新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政策落地见效亦非朝夕之间,资本市场改革更需要久久为功,但正如高善文所言:“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长的历史和未来时,许多不确定性似乎消失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经济升级拥有更为扎实的制度、人才和技术基础,资本市场发展也具备更加强大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因,相信时间会验证这份更加美好的期待。

Copyright © 2017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