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视界:快手上的“抗疫”观察
2020-02-01 15:18 作者:半佛仙人
来源:财经365
描述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2月1日讯:财经365视界-快手上的“抗疫”观察。 1 2002年12月15日下午,广东省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例,8个月后,非典被消灭。 17年后,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春节期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www.caijing365.com)2月1日讯:财经365视界-快手上的“抗疫”观察。

财经365视界:快手上的“抗疫”观察

2002年12月15日下午,广东省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例,8个月后,非典被消灭。 

17年后,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春节期间,我们不得不以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宣告2020年的开启。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但一切其实又都改变了。 从疫情爆发以来,到今天也不过十余天时间。 但是农村人已经从不重视与散漫,变为取消走亲访友等春节传统必备项目; 城里人也从一开始恐慌和逃离,变成了坦然面对,安心在家隔离。 

这一次,无分地域,无论社会各阶层,中国人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行为和心态上的双重转变。 所有人都在快速反应。 虽然许多年轻人在17年前还懵懂年幼,对非典并没有产生明确的印象,但中华民族有一个优秀的特点,即每一次大型公共事件的发生,不管你是不是亲历者,最后都会以一种集体记忆的方式,保存在社会共同语境中,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和教训。 严肃对待新型肺炎,就是这样一种经验和教训。 而这种变化的另一个来源,则是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方式的进化。 疫情初期是防疫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后面的仗好不好打,全看初期有没有全民一起努力防疫。 所以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防疫信息的有效和高速传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重视疫情,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 但自信息贯通,一直触达到农村最基层的信息传播,是其中最困难也最难攻克的节点。 如果说当年的非典防治中,大城市的居民始终可以通过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介时刻关注疫情的进展,那么在更广大的乡镇和农村人口当中,就有数量非常广大的人群,因为没有阅读报纸和定时观看新闻的习惯,而无法接收到最新一手的防疫信息,进而对疫情出现错误的评估。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有时候是致命的。 有很多防疫专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始终没有太好的方案,因为本质上这不是一个抗疫问题,而是一个信息层面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触达,从来都是一个受制于科技发展的难题。 

出人意料的是,在一场17年后的新疫情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被社会自己解决了。 渗透进广袤农村地区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已经成为了防疫信息传播的一线战场。 

几天前,河南乡村的硬核喊话视频霸占了新闻头条,大家对大喇叭rap式的劝返喜闻乐见,简单,粗暴,直接,但有效。 于此同时,很少有人想过一个问题,不是每一个村子都有会编rap的硬核村干部,但是每一个村子都有面临疫情输入的风险。 至于这些视频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对这些村子来说是缺乏意义的,逆向的想一下,如果新闻头条和知乎微博能触达到他们的话,也就不需要村支书提溜着大喇叭在村口来一场中国新说唱了。 这个时候,能够触达民意最后一公里的短视频,就成为了抗疫动员的一道信息防线。 这些村子里可能没人玩微博,但是任何一个中国农村,都有人在用短视频,尤其是快手。 河南农村的大量硬核喊话视频在快手上疯传,把疫情的严重性和严肃性以光速传播到甘肃广西贵州的农村,于是江西云南黑龙江的农村也模仿着这些视频对从武汉务工返乡的人员进行“劝退”,并且发上快手,又进一步扩散了这些信息。 在这场你争我赶的Rap竞争中,这些有用的信息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接地气的方式传播。 河南农村防疫硬核喊话 对乡镇和农村的人群来说,这才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 

他们没有阅读长文的习惯,也不喜欢在微博和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发表见解,但是在这场疫情之中,他们仍然会用短视频来观看别人的世界,乃至记录自己的生活。 就像他们平时所做的一样。 尽可能足不出户的局面下,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正是通过这些几分钟的短视频和一场场直播,在信息层面上达成了一种即时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还有很多专业的人士,他们用符合老百姓观看习惯的风格,制作了大量的科普短视频,给大家科普口罩知识、疫情信息、防疫方法。 让人看,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把有效信息传达,形式不重要。 

快手科普视频截图 这些科普短视频可能做得相当土味、形式简单粗糙,又粗又红的标题毫无逼格。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是对的,并且很有用。 左手rap,右手科普,最朋克的电音大喇叭和最科技的短视频,快手正在用有效且有益的方式,把当下最应该被重视和科普的信息,粗暴且硬核地传遍中国乡村。 信息送达这件事情本身的重要性,是要超越形式的。 

封闭乃至半封闭的环境是恐惧和流言滋生的温床,而文字和聊天记录是最好造假的信息载体,也是最容易发挥荒诞想象力的地方。 这没什么可阴谋论的,毕竟人一闲就容易作妖,而疫情爆发以后,在家关禁闭的网友们确实快闲出病了。 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写字造谣又没什么门槛。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是这样问的,给你一个空调房,有无线网和无限续航的手机电脑,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你最多能呆多长时间。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想过有一天这个假设会变成现实,纷纷表示自己本来就是死宅,呆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结果从大年初一呆到初三,很多人就体会到了狗想出门被溜的心情。 尤其是生活在武汉的人。 身处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市民是把在家策略贯彻得最好的一批人,也是目前最闲的一批人。 

被困守在家中以后,大家想方设法自娱自乐,大量在武汉的人也在上传自己的生活和他们在室内找到的快乐。 和很多聊天记录截图里描述的丧尸围城一样的崩溃感不同,在这些短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武汉人仍然过着开心的日子。 天并没有塌下来,生活还是要继续。 

快手“在家旅游”视频 疫情之中,短视频还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恐慌情绪。 这段时间里,的确有相当多的关于疫情的谣言在网上流传,但是在信息透明面前,谣言是不堪一击的。 毕竟谣言只有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而真实的生活有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视频。 制造焦虑的噱头或许可以引发一时的转发,但那些会动的会笑的平淡生活,才能够最终取信于人。 本质上,短视频所记录的并且传播的这些真实的疫区人民的生活,是在赋予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一种非常重要的在疫情期间尤其重要的权利。 知情权,以及分享权。 战胜恐惧的前提,是去了解恐惧本身。 当人们不再处于信息迷雾中时,恐慌就没有了土壤。 而短视频,正在快速地帮助人们了解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平凡人的生活,去知道所有我们应该获取的真实情况。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困难本身不恐怖,唯一可怖的只有未知。 知道真相的同时,随之消弭的,便是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是的,我们发现疫情的确严重且严肃,但灾难并没有摧毁生活的希望。 

恐慌会带来误判,让人做出过激的行为,而在疫情面前,一切误判和过激,都是火上浇油。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保持乐观和冷静的生活态度,不给局势增加新的变数和压力,才是对前线医务人员最大的支持。 除了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生活视角,我们的知情权还有一个更全面的来源,那就是专业记者提供的官媒视角。 从21日防疫之战刚开始,就有大量的官媒记者冒着疫情进入了武汉,直接以Vlog的方式来记录真实的武汉。 封面新闻的记者在汉口火车站和疫情的源头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实地直播,为几千万人提供了第一手的疫情信息。 红星新闻的记者在疫情初期就在医院对话了一位重症隔离病房的患者,让外界知道了疫情一线的真实情况。 而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这份Vlog甚至还将是珍贵的医学史研究素材。 还有更多的媒体,以及那些本地媒体:长江日报、楚天交通广播。 

还有更多的内容:交通、民情和物资供应情况。 疫情中的武汉的方方面面,都在镜头的记录范畴之内。 官媒们在快手上发布的Vlog,不但让外界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的武汉,甚至也让武汉市民本身对自己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不需要做额外的事情去抚慰,尤其是不应该被隐瞒真相。 为了对抗疫情,社会各界所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正确的做法,就是让我们知道这些事情的存在,这才是让所有人安心的唯一办法。 在一条发布在快手上的短视频里,封面新闻的记者谈到了府河收费站的重要性。 这是一条离开武汉乃至湖北的主要道路,而连日来交警们一直24小时轮班,将想要出城的车辆拦截并且劝返,除非有通行证,否则一概不允许通过。 图为封面新闻记者报道府河收费站交警劝返出城车辆 这段时间以来,网上对疫区人员外出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扩大化始终有着巨大的担忧。而封面新闻的记者对府河收费站的报道,就是对这些担忧的一种缓解。 

正是这些短视频,在帮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世界有变化,但是并没有变得很坏,而且有非常多的人正在努力让世界重新变好。 所有真相都应该被知情,所有努力也都值得被看见,这就是这些记录在疫情中的终极意义。 

快手上的人生百态

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和非典一样,这次新冠肺炎必然会是历史的一次大事件。 就和2013年对非典的十年回顾一样,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注定会一次次回顾这起事件,并且纳入到我们整个的社会语境中去。 和非典时期不同的是,无论是否身处疫区中心,短视频都给了我们大事件的参与感。 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一种现象。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被无数人密切关注着,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建筑工地曾经受到过如此高规格的瞩目。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快手上观看直播,他们自称“监工”,殷切期待着这两座“神山”的早日建成。 有人说“监工”已经比工地上的砖还多了,有人还给挖掘机和铲车起了诸如“呕泥酱”“蓝忘机”等可爱或沙雕的名字。 

快手监工视频及评论 除了看直播当“监工“,还有非常多的人以民间形式发起救援,从精神和物质上展开双重的支持。 在快手上搜支援武汉,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汉。 佛山工业园移动板房车间里的制衣厂的女工努力生产物资。 上海青浦的装卸工在祈祷。 潍坊的卡车司机跑在路上。 

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武汉,兰陵捐大蒜,运城和日照捐西红柿,德阳捐青菜。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的心意与善良,最终汇聚到武汉。 比起监工,他们做了更多。 他们也是大事件里闪烁而不应该被忽略的一部分。 还有人上传了大量真实的医院生活信息,在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有非常多的人鼓励安慰他们,在隔离治疗的生活里,这些安慰和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坚持下去的强大力量。 

人类有一种在自然界非常独特的能力,那就是对同类处境的共情,也叫“物伤其类”。而短视频带来的这种参与感不但进一步磨灭了恐慌,也让尽可能多数的人获得了充分的共情。 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我们不仅仅是单方面接收内容,甚至不仅仅是主动看到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创造内容。 不光是拍摄和上传,即使是在评论区的留言,同样是我们参与时代大事件的证据。 通过疫区的用户拍摄的短视频,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 通过快手的疫区直播系列,我们看到了来自官媒的更多更精准的信息。 这种参与感,是过去前所未有。 在看见历史的同时,我们也成为了历史本身。 

武汉封城的第三天,平时熙熙攘攘的临街小区二桥上,已经空无一人。 武汉姑娘李兰在封城前就备好了足足够一个星期所需的物资: 白菜、蒜苗、猪肉、鸡蛋、羊肉、卤牛肉……一应俱全。 只有青菜比较紧张,超市都没得卖,李兰也是偶然在路边菜贩的摊子上买到了一些。 那天外出买完菜回来,刚到小区楼下,就被楼上的人叫住,和李兰说自己没菜吃,想从她这里买一点。 

李兰索性把刚买到的青菜分了一半给对方,那个住户在一号楼,李兰住七号楼,本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讲话。 这些天来李兰都没再出过门,武汉人现在不出门,如果想和人面对面聊天,得隔窗喊话,隔空对答,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反而比平时近了许多。 这些是她在快手上发布的短视频里讲到的。 在家无聊到极致后,她选择用快手记录自己的生活。 有个叫泽泽妈咪的武汉快手用户拍下了另一段短视频。 那天是春节,但是大家的情绪都有些压抑。到了夜里,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小区里的不同楼区、不同楼层,男女老少们忽然开始齐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这些来自普通人的声音在空中清晰地环绕、回荡,夜色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虽然没法走亲访友,但是从来没有过一个春节像那天一样让人热泪盈眶。 还有很多快手用户,从武汉封城开始,就用短视频记录每一天的生活与变化。打开快手同城定位到武汉,就能直观看见。 他们学会了自己找乐子。 有的在家里陪孩子自制“套圈游戏”; 有的弹吉他,有的拉二胡; 有的打起了一个人的“空气麻将”。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短视频在疫情中的意义,还有比信息传播、辟谣、参与感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记录。 记录我们自己的浮生一日。 这次疫情中,核心的聚光灯一定是打在医生和护士身上,他们当之无愧。 但我们这些平凡人的生活,也应当被自己记录下来。 现在的确非常难熬,但是当一年后,我们再看这些视频的时候,还能想起当时的紧张和彷徨,已然都付笑谈中。 

2013年那部回顾非典十年的纪录片一样,绝大多数画面素材,都是在以医护人员的视角记录当时的情况,而普通人的在非典疫情里的生活,却以口述回忆为主。 但是等到又一个10年后,如果有什么人要做新型冠状病毒10年纪录片,那么快手上的这些众生的短视频,完全可以直接作为素材。 不是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每个人的点滴,都值得被记录。 哪怕只是浮生一日,但芸芸众生,皆在其中。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或“财经365网”微信公众号看财经深度爆文!

Copyright © 2017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