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市场底”了吗?
2023-08-15 08:26
来源:格隆汇
描述
这两天,A股之拉胯表现,挺令人意外的! 上周五,三大指数齐齐暴跌2%之后,今日早盘再度下挫。沪指不仅补上3178点缺口,还一度下破本轮震荡下限的3144点,击穿724“政策底”。 说来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这两天,A股之拉胯表现,挺令人意外的!

上周五,三大指数齐齐暴跌2%之后,今日早盘再度下挫。沪指不仅补上3178点缺口,还一度下破本轮震荡下限的3144点,击穿724“政策底”。

跌出“市场底”了吗?1

说来也巧,大跌的时候总会有接二连三的利空来袭。前有医疗腐败风暴,后有碧桂园、美国所谓科技股禁令,同时又遭遇信托暴雷以及新能源汽车新一轮价格战等。

除此之外,7月社融不及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再贬值,导致外资流出……

尤其是“刘宇轩”一则聊天记录把金融圈搅合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致于A股市场高度紧张,密切关注信托进一步走向。

01

今年以来,南都物业、金博股份、咸亨国际、吉华集团均已经公告信托产品逾期兑付,涉及的信托公司包括中融信托、浙商金汇信托、国民信托、陆家嘴信托以及中建投信托。

8月以来,中融信托部分产品集中暴雷逾期,叠加“刘宇轩”谣言记录的现象级传播,不断挑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要知道,中融属于风口浪尖上的“中植系”。

在整个信托业中,中融信托资产规模排名第9,综合排名第11。据德邦证券统计披露,已披露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汽车零部件公司共计5家,化学制药公司共计3家,IT服务共计2家等。

跌出“市场底”了吗?2

中融信托部分产品逾期暴雷,让一些投资者YY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偏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2009年以来,信托业高速扩张。2010年末,该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4万亿元,到了2017年底,已经飙升至26.25万亿元。如此快速的膨胀,主要有两个驱动力:

第一,2009年开始,房地产和基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此背景下,信托业在这两个领域开展了大量以融资为主的业务。除主动管理业务外,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投放渠道。

第二,伴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信托业形成了融资、投资和事务管理等为主的经营格局,风险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获得中高净值人群的信赖。

2018是金融去杠杆之年,亦是信托业发展拐点之年。当年,资管新规政策落地,信托通道、非标业务持续压缩,其信托管理规模持续收窄。到今年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为21.22万亿元,较2017年历史高峰大幅回落5万亿元之巨。

跌出“市场底”了吗?4

资管新规落地后,信托资产配置方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融资类信托从2010年占比60%一路下滑至2023Q1的14.4%,而投资类信托占比从20%大幅上升至45%,事务类管理信托亦大幅上升至40%。

从行业资金配置上看,投向证券市场的比例高达30%左右。其中,债券市场是大头,占23.4%,投向基金和股票的比例偏低,只有百分之几。投向房地产的占比持续下降,到今年一季度仅有7.38%。

跌出“市场底”了吗?6

其实,这些年,信托业暴雷屡见不鲜。2019年,安信信托持续爆发产品违约和延期兑付。2020年6月,四川信托开始出现大面积违约。以上事件都在短期内给A股市场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更多是情绪层面的。一段时间之后,市场沿着自己的节奏去演绎了。

此次中融信托大概率也是会如此。其实,在市场情绪高亢的时候,这些所谓雷根本都不是事。但恰巧的是,当前市场情绪脆弱,不可避免地被放大。

02

坊间,A股市场总会有政策底与市场底之说。纵观过去大的底部区域,也确实有这样的规律:

跌出“市场底”了吗?8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表态积极,被主流市场认为是“政策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经过15个交易日后,这个“政策底”已经被击穿。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否已经见到了“市场底”?

当前,市场不管不顾,反正就是认为基本面差。在我看来,这里可能存在预期差。

6月社零消费、固定投资(基建、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均有环比改善。6月-7月制造业PMI持续改善。其中,7月订单、价格、库存都有回升,其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未抑制企业采购,推动企业补库存。另外,原材料库存回升,表明企业对于后续需求从悲观情绪中有所恢复。

7月PPI大幅改善,CPI环比上升0.2%,下半年在基数效应退却以及需求适当恢复的背景下,是有望持续上升的。

7月社融数据看似很差,但实体融资应该要强于数据所呈现的状况。

7月数据不好,除需求不足外,存在6月在季末冲量、降息后信贷投放加快等因素下的透支情况。6月新增信贷为3.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7月为364亿元。理性来看,经济内生性融资需求很难发生如此大的波动。6-7月合并来看,新增信贷3.28万亿元,和近年同期相比,仅次于稳增长政策明显发力的2022年。

总之,经济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况且7月底开完政治局会议,可能的政策大招还未落地,7月份的数据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要看8月、甚至9月份的数据来进行验证。

更为关键的是,经济差已经没有预期差了。现在是个人都知道,正如同在经济繁荣牛市的时候,谁都知道经济非常好,各类商品涨价,需求暴增一样。

在大级别行情反转的临界点,大部分投资者都会深度悲观,会把人性中的弱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每次大的行情,都会是混沌犹豫中慢慢走出来的。

比如去年11月份至今年1月底的大反弹行情中,即便在12月7日疫情防控全面放开落地后,沪深主流股指同样在短时间内持续大幅下跌。

跌出“市场底”了吗?11

现在,不管是实体经济投资,还是资本市场,预期都较为悲观,且比较难扭转过来。尤其是后者(沪深300),自从2021年2月回调至今,足足有2年半了,在熊市的状态中待久了,无法在短时间内把预期给扭转过来。

这样的情形,其实在2018年也发生过。当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大盘指数从年初跌到年尾,GDP也从年初的6.9%一路掉到年底的6.3%。

市场信心遭遇重创,M1增速从年初的15%一路下行至12月的1.5%。除去受春节错位干扰的时点外,这一增速创下1986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可想而知,当时的预期有多悲观,与现在相比过犹而不及(今年M1从1月的6.7%持续下行至7月的2.3%)。

当时,监管层又是如何来扭转预期的?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

10月15日,刘士余在北京中信建投营业部调研——现在股市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10月19日,国务院及一行两会罕见地在同一天集中发声力挺A股。当天,券商板块迎来转折点,大涨3%。

这像不像2018年10月19日的集体喊话呢?1

10月19日-20日,最高层鼓励肯定民营企业;刘鹤主持金稳会,五措施输血民企;沪深交易所力挺股市;基金业协会开辟备案“绿色通道”;黄奇帆建议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抵扣个税力度超预期等。

10月22日,券商集体涨停。

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12月21日,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把资本市场改革放到经济体制改革框架中,并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

2月15日,1月份社融披露,数据出现拐点,证实经济开启复苏之路。

2月22日-25日,券商接连2个交易日涨停。证券业协会下发关于就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措施征求意见,成为券商大爆发的导火索。

……

此次,7月政治局明确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其定调比2018年10月的那次还要积极。

而后,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央广网、经济日报等官媒集体出动,连续多日从各个维度来解读“活跃资本市场”,来力挺股市。

这像不像2018年10月19日的集体喊话呢?

这像不像2018年10月19日的集体喊话呢?

03

在悲观的环境中,市场会忽略掉积极向好的变化,会把利空消息进行无限放大,加剧下跌的幅度与空间。反之亦然。但聪明的投资者,一定会基于逻辑的重大变化来进行逆向投资。

上半年,为何会跌跌不休?不就是经济现实不太好,且预期也不好(没有逆周期政策出来,也没有预期引导)。

现在大逻辑不一样了。经济没有继续螺旋下行,有边际触底之迹象,且政策已经明确转向,要“加大逆周期调节”。更为罕见的是,要活跃资本市场,支撑股市之心溢于言表。这已经改变了之前的运行大逻辑。

对于政策,战略上的调整到战术上细节的落地,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与耐心。对于当前的市场也一样,大方向已定,不要着急,亦需要耐心。(全文完)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Copyright © 2022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