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踩雷”代价巨大 转战可转债“蓝海”!(2)
2018-05-14 0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描述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许多债基的基金经理都表示,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个券的真实基本面,才是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在他们看来,信息披露不充分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讯,对于规模高达1.7万亿元的债基来说,今年以来上百亿元的信用债违约,貌似只是大海里泛起的一朵小浪花,但这依然令基金经理们坐立难安。信用风险的无规律隐藏,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暗箭难防”的心惊肉跳。

基金行情

譬如今年以来债基跌幅最深的中融融丰纯债A,因为踩雷“14富贵鸟”债券的违约,截至5月12日,今年以来的净值跌幅高达47.96%,规模更是急速缩水。而北京某基金公司旗下债基业绩集体下跌,也被业内认为可能是踩雷多只债券违约所致。这些个券风险的爆发往往急速而迅猛,轻而易举地击穿了基金经理的风控,基金只能黯然吞咽苦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信用债风险的无规律爆发,公募基金行业正在加大调研力度,以求尽可能提前“排雷”。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的企业债总金额达到4646.4亿元,如果剔除同业存单,企业债占据公募基金投资债券资产的比例达到约18%,这个体量足以引起基金业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也在积极开拓新的债券投资领域。去年以来大幅扩容的可转债,就成为他们眼中新的投资“蓝海”。

踩雷代价巨大

因为重仓的信用债违约,部分债基今年以来的跌幅之深,让习惯于认为债基是“金饭碗”的基民大跌眼镜,也令公募基金业压力倍增。

统计显示,截至5月12日,共有164只各种类型的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业绩亏损,其中,净值跌幅超过5%的有18只,超过10%的则有8只。业内人士指出,综观这些跌幅较深的债基的净值走势图,其净值往往在某一时点出现陡然下行,结合该时点附近的信用债违约情况,可以判断,这些债基亏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重仓了违约的信用债而被迫大幅下调估值。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业绩跌幅较深的债基普遍规模较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18只今年以来跌幅超过5%的债基中,仅有5只规模超过1亿元,跌幅超过10%的债基中,则仅有2只规模超过1亿元。而在这18只债基中,规模最小的仅有100万元左右,实属于濒临清算的基金。而规模小,意味着债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踩中一个信用债违约的“雷”,业绩就会急剧下滑。

不过,整体而言,目前信用债违约对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影响并不大。根据统计,截至5月12日,虽然有164只债基今年以来亏损,但只占到纳入统计的1737只各种类型债基总量的9.4%。换句话说,即今年以来,超过90%的债基实现了正收益。一方面,这是因为目前信用债违约的体量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债券型基金对风控较为重视,信用债的个券配置开始分散,单个债券违约对净值的影响不明显。

但公募基金业仍需未雨绸缪。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4月份违约债券4只,违约债券总面额为38.5亿元;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15只,违约债券面额128.6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同时,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扩大,5年期AA级信用利差为214BP,较上月末扩大21BP。与此同时,存量信用债隐含评级调整仍然以下调为主:中债估值的公司信用债中,隐含评级调整债券224只,其中下调145只;隐含评级调整涉及发行主体为57家,其中下调48家,排名前四的行业为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和综合。

一位纯债债基的基金经理指出,在风险频频爆发后,债券市场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低资质的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难度不断加大,这就有可能导致部分主体资金链断裂,从而波及这些主体此前发行的存量信用债。因此,投资者需要格外警惕那些个券占基金组合比例较高的债基,如果这类个券遭遇了评级下调乃至信用违约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债基净值较大的下跌。

密集调研防风险

根据一季度末的数据分析,公募债基配置最重的是金融债,总量达到9553.2亿元,其次是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前者总量为5413.6亿元,后者总量为4646.4亿元。从理论上而言,信用风险最大的是企业债,但其他债券类型也存在违约的潜在风险。

上海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指出,对于持有债券的基金产品而言,目前最大的风险,是债券违约爆发的“无规律性”。他认为,从目前已经出现违约的各种信用产品来看,涉及行业较多,且部分企业在风险爆发之前,财务报表的数据毫无先兆,这让基金经理们难以控制个券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主动走出去进行实地调研,成为基金公司债券投资的必修课。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