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过去十年经济会议关键词
2022-12-28 09:59 作者:程强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描述
过去十年财政政策基本以积极为主,但逐渐侧重增效,货币政策更多强调灵活精准和结构性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上中旬召开,为各部门部署来年经济工作(会后即开始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过去十年财政政策基本以积极为主,但逐渐侧重增效,货币政策更多强调灵活精准和结构性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每年12月上中旬召开,为各部门部署来年经济工作(会后即开始)、各地方制定《政府工作报告》(次年1-2月)、全国两会形成《政府工作报告》(次年3月初)提供顶层指导。资本市场一般会在12月份初步对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快速表征和反映,但可能对次年更大力度的落实措施疏于考量和布局。以史为鉴,我们梳理了2013-2022年十年间经济工作会议的10个关键部署,并回溯提炼规律性认识。建议持续加强对今年经济工作会所提“扩内需”政策的关注。


对过去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重点内容的规律性认识:

▍在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政府可能会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过去10年,主要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地方债管理(2014年)、“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2017年)、“房住不炒”房地产改革(2017年、2021年)、资管新规防控金融风险改革(2018年)、平台经济改革(2021年)等。防风险是永恒主题,我们预期本轮经济复苏企稳后(或是2023年下半年),政府将在金融风险去化方面会推进更多实质性工作。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期,政府会强调稳增长措施。

2015年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稳中求进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原则,基建和地产作为逆周期的两个可互相替换的政策抓手,过去可能轮流发挥稳增长作用。2015、2016年主要重启支持房地产,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后,2019年着重强调逆周期调节,2022年大力启动基建,我们预期年度基建投资增速将达12%。2023年一季度,考虑春运人口大迁徙和镇乡基层医疗条件不足或将引发的医疗资源挤兑和推迟节后返城问题,我们预计财政、货币政策均将前置发力,致力于推动市场主体信心快速修复。

▍经济工作会议纲举目张,来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部委都会推出重磅落实文件。

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由中财办组织筹办,与次年的中财委会议同属中财办主要工作之一,两者具有一致性连贯性。此外,次年的政治局集体学习和中发国发文件也一般会对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有力呼应。例如,2015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三去一降一补”,次年中财小组两次会议均做相关部署,同时国务院围绕钢铁、煤炭等行业发布去产能意见文件;又例如2021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次年中财委会议专题研究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目前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文稿正拆解分工给各部委进行细化落实,我们预期2023年将出台带有定量目标或实质内容的恢复扩大消费支持政策,面向平台企业为主的资本“红绿灯”清单落地执行,同时,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孵化更多国际领先、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重点工作,可能在次年出现工作力度偏强、层层加码等问题,并在后续重要会议中再进行纠偏。

例如,2016年地产被定义为“三去一降一补”的去库存支持政策使得房价再次明显提升,而后在2017年底强调“房住不炒”,并在随后年份持续加码;又例如,2020年底经济工作会提到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对平台经济一刀切、“碳运动、碳冲锋”等问题,为此,在2021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从当前情况推演,我们认为明年可能在扩大消费领域出现局部地区、行业的力度偏强,导致消费通胀压力和新形式的不公平问题。

▍从政策表述看,过去十年财政政策基本以积极为主,但逐渐侧重增效,货币政策更多强调灵活精准和结构性支持。

2013-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财政政策的直接描述分别是2013年积极、2014年积极(有力度)、2015年积极(加大力度)、2016年积极(更加积极有效)、2017年积极(取向不变、优化支出结构)、2018年积极(加力提效)、2019年积极(大力提质增效、注重结构调整)、2020年积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2021年积极(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2022年积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分别是2013年稳健、2014年稳健(松紧适度)、2015年稳健(灵活适度)、2016稳健年(稳健中性)、2017稳健年(保持中性)、2018年稳健(松紧适度)、2019年稳健(灵活适度)、2020年稳健(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1年稳健(灵活适度)、2022年稳健(精准有力)。我们预计2023年前期仍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为主,下半年将逐渐提升对财政“效能”和通胀的考量。

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Copyright © 2022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