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
2024-02-12 08:05
来源:财经365
描述
01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弥河东岸。记忆中的家乡年集,有着浓浓的乡情,是岁月镌刻的美好印迹。 年集,是童年最向往的地方。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家乡特有的年味就渐渐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1

  01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弥河东岸。记忆中的家乡年集,有着浓浓的乡情,是岁月镌刻的美好印迹。

  年集,是童年最向往的地方。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家乡特有的年味就渐渐浓了,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家乡的年集。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2

  家乡的集,每五天一次,这是老黄历约定而俗成的。

  当时,我居住的村里没有集,要赶集就需要到一河之隔的邢姚村去,每月的逢一、六日,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来,进行买卖交易。

  听老人说这是个古集,在寿光境内是四大古集之一,平时赶集的人就很多,到了腊月二十三以后,赶集的人就特别多,整个集市上人头攒动,肩摩踵接。

  02

  记忆中的年集,热闹非凡。

  那时,从我村出西门,有一条土路经过弥河河口直通邢姚集。河东的人多数是从这里经过。

  黎明时分,那些做买卖的商人便三五成群,或推车,或挑担,或赶着毛驴车,从不同的村庄集中到那坎坷不平的土路上,赶集人络绎不绝,慢慢向前移动,成为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特别是在弥河河口处,人们更是聚集在这里,吵吵嚷嚷,声音噪杂。记得那些年天气特别冷,弥河水早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河上的小船已经无法渡过,船夫们只管躲在船屋子里烤火取暖,观看过往的人们踏冰而过。

  每当这时,总会有人在议论着冰的厚薄,是否能踏过。踏冰过河,可说是花样百出。

  当时曾流传着“快走冰,慢过桥”的说法,就是说踏冰过河要快,慢了会摔倒或者是有可能踩破冰的危险,而过桥要慢一些,一旦走急了,站不稳会掉到河里去。

  你看那些空着手,年轻力壮的人,便侧着身子,来一个双腿溜冰,一下子就滑到了河对岸,而那些推车、挑担的人们便慢慢地向前移动,特别是那些年龄大些的老人,便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随着多数过河的人踏冰而过。

  有时候,一不留神,便来一个四肢朝天,摔倒在明晃晃的河冰上,每当这时,无论是认识与不认识的,只要是在附近的人都会伸手拉一把,问一声:“摔着了没有?”而摔倒的人则是红着脸爬起来说:“没事、没事”。一边说一边四处望一下,继续向前走。

  到了集市上,放眼望去,只见人山人海,整个集市上到处是拥来挤去的人头,真可谓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男女老少齐上阵,忙忙碌碌地置办年货。妇女们选衣、买线、扯布料。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2

  过年了,给家里的孩子们做一件像样的新衣服,全新的棉袄,是妈妈们的首先考虑。

  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就再给孩子做双过年穿的新鞋面料。农家的女人都是过日子的理家好手,给家里的老人们买一顶帽子,一双新袜子,做双新鞋子,这都是她们心里盘算了又盘算的事,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把一家老小打扮得光鲜体面;男人们是买鱼、割肉、选爆竹。

  经过讨价还价,最后置买上一捆葱,买上几十斤萝卜、白菜,顺便捎上几斤肉,还有少许的糖果以及春节走亲访友的礼品,然后再买几挂鞭炮。

  小孩子们便拽着家人朝着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包子铺挤去,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人家,家长便慢慢地从手绢中找出五毛钱来,抬高手臂,把钱递过去,喊一声:“买一个包子”,主家便接过钱去,随后递过来一个热气腾腾的三角包子来,这时,家人转身便把包子塞到孩子手中,扯着孩子往前走,边走边说:“下次不领你来了,光知道花钱。”

  孩子只管吃,对家人的责怪没有任何反应;年龄大点的男孩子们来到集上便挣脱开家人的手,独自钻到卖烟花爆竹的人们身边,倾听鞭炮声。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3

  集市上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不时有爆竹声响起,不时有燃放的一挂鞭拉响,特别是那在半空炸开的二踢脚闪着火光,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格外引人注目,声音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无论是哪一种响声都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引过去,即使爆竹声震耳,但多数人还是喜欢捂着耳朵看燃放烟花爆竹......

  03

  记忆中的邢姚集是在村东头的南北大街上,中间有几条比较宽的东西巷子也被摆摊的人占据在两边。

  主要街道上到处是货架、地摊,一个挨着一个,排得满满的,有几里地长。集市的最南头是木货市,以此向北分为烟花爆竹、日用家居、服装鞋帽、布匹衣料、年画春联、瓜子糖块、水果青菜、鸡鸭鱼肉......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3

  年集上的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看:从针头线脑到土特产,从生活用品到各种娱乐品,还有各种小吃,摆满路两旁。

  有些摊位是固定的,每次赶集都在原来的地方,有些初来乍到的商贩就要随便找个地方,见缝插针地在街道两边就地排开,暂时摆摊,很快街道两边就挤满了年货摊。

  渐渐地太阳升起来了,赶集的人也多起来了,开集了,摆摊的人便扯着嗓子吆喝。

  那不同口音的吆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寒喧笑语声,土话侉音,交织碰撞,汇集成一片热闹的海洋,演奏出一曲欢快的流觞,演绎着一场年节的大戏。

  赶年集不仅是物质享受,而且更是精神享受。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时过中午,赶集的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满载而归,集市上的人渐渐少了,而那些摆摊的人,直到太阳偏西,才像潮水退潮一样慢慢收摊而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离开家乡30余年,可记忆中的家乡年集那热闹非凡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令人难忘......

  04

  家乡永远是在外工作的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家乡是我成长的摇篮,不管走得多远,永远也忘不了我的家乡,家乡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乡有我儿时的伙伴,有我父母的叮咛,有我熟悉的老屋,有呵护我成长的父老乡亲,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难以忘怀。

  想起家乡,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会久久不能平静。数年之后,退休回到家乡,不变的是乡情。特别是家乡的年集,更是让我对家乡集市变化的喜爱。

  如今的家乡父老乡亲们不仅住上了高标准的农家别墅小院,吃喝不愁,而且消费观也大有变化,不像以前那样困窘,而是根据各自家庭的需要选购物品。变化最大的还是家乡年集的发展趋势。

  我村为了防范河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全村在河坝以东新立村庄,同时为了发展经济、方便村民生活,为家乡带来更多的经济财富,于是村内设立了每月二、七日的集市。你看,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家乡的集市上变得热闹非凡,集市两边各种小摊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家乡的集市以村内的“十字路口”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

  东街上是海鲜市场,南面是布匹、衣服、鞋帽摊,西街是小百货集中点,路北是蔬菜市场。菜市场是人员最集中的地方,摊位多、人流量多,销售量也相对的多。

财经365归乡记 | 话说家乡年集今昔5

  菜市场的蔬菜品种齐全,无论是那个季节,各种各样的蔬菜应有尽有,当地蔬菜大棚的兴起,使得蔬菜打破了受季节的束缚,寒冬腊月里,蔬菜摊位显得尤其新鲜。那鲜嫩带刺的黄瓜、粉红色的西红柿、鲜嫩的韭菜......遍布整个菜市场。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到寿光没有卖不了的蔬菜,到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蔬菜。这就是对我的家乡蔬菜交易市场的高度概括。

  05

  漫步在家乡的集市内,目睹家乡热闹的集市,呈现出一股浓浓的节日氛围,眼下的集市与我童年时的集市比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消费意识的变化。

  以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答应的。现在,父母是询问孩子需要那样物品。

  从这一点上来看,如今人们的经济相对来说现在还是比较宽敞的。特别是儿童玩具销量最多,那些“变形金刚”“机械人”“七巧板”“拼图”等玩具更是吸引不同阶段的孩子们前去选购。

  记忆中我的童年时候根本不就没有玩具可买,那时候多数玩具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

  有时候,偶尔有的家长在春节前会给孩子从外地人手中买个会发出声音的那种一毛钱一个的“小泥狗”,这种“小泥狗”玩具两头是用泥做成的,然后涂上颜色,中间用皮纸连接起来,内有一个竹子哨,拿在手里,两手朝中间一对,皮纸内的竹子哨就发出“呱、呱”的叫声来。

  从生活上来说,我的童年时候,父母能够给孩子买个集市上小摊卖的肉包子吃,那孩子就高兴的不得了,而如今的孩子对于这样的食品多数孩子是不喜欢的,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吃。

  还有就是在衣着方面,如今的孩子穿的衣服不要说有补丁,颜色旧了都不穿了,可在我的记忆中,穿的衣服是大的穿了,二的穿,缝缝补补给三穿,一件衣服能姊妹三人穿过。每年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那是非常高兴的。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乡的集市更加热闹,我沿着人流慢慢前行,随处可见现在的人们不再是和以前那样只是买几斤葱、十几斤萝卜,而是选购更有特色的蔬菜,例如蒜苔、韭黄、蒜黄、黄瓜,还有从南方运过来的香蕉、菠萝、新疆大枣等等。

  在这个全新的家乡集市上,我看到了浓浓的家乡集市氛围,深感荣幸与自豪,家乡的变化真大,从集市上消费者选购的物品变化就能猜测到人们的收获满满。

  通过家乡集市上人们的消费情况变化就可以证实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Copyright © 2022股票财经365版权所有